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1081230年度封關跑,年度總累積1523K,躍居第一

1228週六,中午要去娘家吃飯,早上送完妹去補習後就去跑一趟,時間不多,只有一個小時時間,就往北跑半小時回頭。因為週五做了重量,現在有點僵硬,不敢跑太快,以均速545跑完11K

1229周日整天下雨,本來預計的跑步,只能取消。下午提起精神,看著電視做TABATA,很快就爆汗、喘氣,這種兼顧全身的運動,偶而也要做一次。

1230早上在無聊的主管會報浪費了三小時,下午實在受不了,決定準時下班去跑步,雖然今天下著雨,且雨勢還不小,但年度封關在即,有突破年度紀錄的機會,且渣打馬原本設定要跑到200K(扣除最後一週緩和,其餘三週,每一週要60K以上),因此冒著雨下去跑,下雨天只要小心不要滑倒,其實比較好跑。
所以今天速度反而比週日快,以均速528跑11.03K,心肺上可以更快,只是路面濕滑有壓一下速度。
這樣年度總里程超越104年,當然正如前文所言,運動量不一定比104年增加,因為下半年幾乎沒游泳。而且實際里程數不一定真的比104年高,今年一整年有GARMIN幫忙記,比較沒遺漏。
不過不管如何,這是行政三年半來跑最多一次,也順利逐步完成渣打馬的練習目標。


-->
跑步累積公里數2020渣打馬前一月
1081523.20568.7
1071218.985
1061434.6
1051446.445至11月
1041520.22至11月
1031506.269至11月
1021301.458
1011265.561
1001013.68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1081224游泳、1225跑22.5K,渣打馬前一月累積里程46.54,年度里程破1500,達歷年第三高。有望破紀錄

送走四團外國學生後,最近這一陣子的工作主要在一些計畫的成果結報。
這比較沒有完美度的工作壓力,所以晚上睡覺不再驚醒了
1224下午,接近平安夜,有一些空檔,便決定跑去游泳池運動一下
赫然發現我失蹤已久的易利淨磁力項圈在我的游泳包包裡,游泳池救生員也說今年第一次看到我。表示已經太久沒有游泳了,查了記錄好想開學後就沒游泳了,難怪前幾天游不動,實在是這幾個月工作太忙碌了。

速度不快的游完2000M,約40多分鐘,均速221,還能游得動就感激了,之後會繼續進步。

1225(三)
早上一大早送妹上學,今天聖誕節,弦樂團要在校門口表演。
到學校還不到七點20分,決定來動一下,不要一大早就坐在辦公室椅子上。
到後山走一圈,暖身後,就去健身房拉一下。由於前兩天新聞提到,肌肉流失是失智症的原因之一。
台北馬之後,放縱飲食,最近體重機已經出現76-77的數字,大概是我近十年來的最高標,務必要注意飲食控制,現在晚餐後常吃太多零食。還不到必須盡量攝取營養的年紀。
今天天氣很好,晚上一定要出發去跑步了,之前岱宇馬前有進行過幾次跑兩小時以上的LSD,而台北馬沒有,也難怪後者爆掉,今天就試試看不以公里數,改用時間當目標。

下班回到家,煮了水餃當晚餐,再到按摩椅睡了會,七點半跑出去
今天採用LSD路線,也就是最平緩,最多跑有的往北跑路線,預計往北跑一小時後折返。
一路上速度十分平穩,保持在510-525之間,一直到18K,才跑出530,也差不太多,最後五百公尺飆一下,跑到455。

這個路線從住家外河堤出入口開始跑,過中興橋便會到11K,所以這次就跑到中興橋和忠孝橋之間,折返時間是一小時1分左右,後半程速度也差不多,最後就以2小時2分12秒,均速525跑22.5K。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1081222+23兩天合計23K,目前年度跑量1478K

1081222
連續休息六天之後,今天終於有體力和時間來跑步了。
八點半到河堤,天氣涼涼的但偶有太陽,往碧潭方面跑,目標是碧潭至永福橋來回,這樣大約16K。
今天河堤還是有很多跑友在練跑,大概都是台北馬之後的恢復練習。
一開始速度不慢,應該是一周前全馬賽的福蔭,跑到5分10秒,但接近陽光橋時,就覺得左小腿有些疼痛,立即降速,千萬不要因為逞強而造成嚴重後果。
也決定不要跑太遠,有可能是全馬賽後一周肌肉尚未完全調養好,畢竟已經不是年輕小伙子了,身體復原速度沒這麼快。
跑到碧潭,本想跑到人行道尾再迴轉,結果突然一陣內急,趕緊上了廁所。
這樣一趟是6K多,
回程速度就直接放慢到接近七分鐘,因為腳一陣陣的有疼痛感,在保持可忍受,知道不會惡化的速度下,跑回單槓區,拉了20下單槓。

心得:由於現階段跑速度的全馬後一周,身體還不能徹底復原,這樣萬金石前,是否還要跑國道馬呢?兩年前的經驗是會爆掉。不過又不想放棄加一馬,及練習的機會。
這樣我鎖定國道馬,來練配速好了,也就是不管別人速度,自己保持一定速度來跑,例如500整,試試看用這種速度能跑多遠。

1081223
趁著這陣子工作沒這麼忙,我五點就下班回家,立刻又到河堤,這是因為希望在渣打馬跑出好成績,所以這個月必須加強跑量,希望能有200K,則前三周,每周必須要有55K,一周至少要練到四次。
今天也把周年慶買的新鞋拿來用,跑時覺得緩衝保護夠,也沒有昨天的腳痛感,不知是身體復原有進展,還是鞋子問題。
最後以均速512跑完11.03K,今天路線設定在永福、陽光橋,因為待會要接妹,時間不太夠。不然其實可以多跑些。

又到年末了,把以往慣用的跑量統計表拿出來看,赫然發現今年是擔任行政近四年來,跑量最多的一年,已經到1478K,-而且還有一周,很有機會締造年度跑量紀錄。
原因應該有以下:
1、為了加強病後復建,也證明身體復原,今年,尤其上半年練得很勤。
2、全年使用GARMIN紀錄里程,比起以往用估計的(通常會低估)多了不少里程,也就是以往不一定跑得少。
3、今年游泳時間大幅降低,這是我明年要改進的方向,畢竟上半身肌力也很重要,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1081220居然游不動泳了

今天心血來潮,趁空去游泳
居然兩三個月沒游(上衣次可能在九月)
游了200m,手就感到酸意,連續游到900m,就休息了
這也太退步了吧。
之前隨便下水都是至少1500m起跳,而且是因為時間因素,能力上2500m,上半身都不會酸

看來也要找時間游泳了。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91215台北馬,阿北加油,又是抽筋地獄,幸好保四成功。已經很久沒有排名如此之後了。(台北馬歷年第四差成績)

跑了這麼多年,慢慢了解身體跑全馬的幾個狀態。
早期一年跑2馬的年代,身體無法適應長時間的跑步,雖然速度不快,但每每後半段肌肉痠痛,且會持續幾天。
後來隨著跑量越來越多,越來越有經驗,也跑進四小時內,腿不再痠痛。
但隨著速度有越來越快,開始有爆掉(抽筋)的情況,例如2018萬金石、2019烏來馬以及這次的台北馬又出現。
當然一切的練習足夠,跑量札實,也有順暢三小時半以內完賽經驗,例如2015年末、2016年那幾場賽事,因為練習226,強迫每天的運動,訓練精實,個人紀錄都是在哪一時段所創下。

2016年末擔任行政工作,工作忙碌無法有足夠練習,成績真的就逐漸退化了。這次的台北馬更是在忙碌的工作之後來跑,雖然還是有練習,但時間因素,幾乎都只在17-18K的每次跑量,長距離高速度的肌肉力量還是嚴重不足啊。

早上五點起床,早餐、廁所完畢,五點40分出發,還是停在玉山銀行旁走過去。
和老婆在寄物區就分手,今天他另有任務要陪一位初半馬的朋友跑。

寄物完,七點十分,就進分區去,今年的分區又比前年改善些(去年因生病終止了連十年的台北全馬,不知如何),畢竟是銅標賽事,有一定的規格吧
不過到後來,我看應該還是有人擠不進來,管制口前的空地不夠大。

等待的同時,進行暖身,天色開始濛濛亮。還算是涼爽,不過待會太陽出來就不知了。


往全馬寄物區前進

後方就是起跑點

六點半準時起跑,一開始除了前兩K跑不出去外,其他時間都太嗨了,跟著B區跑友速度前進,第3K起就以440-450的速度再跑。是有想到這個速度是否太快,畢竟昨晚還設定三小時40分內完賽,原來的設定是以每K459的速度來跑跑看。
不過因為身體負荷得了,就想試試看440-450的速度。事後想起算是太久沒跑長距離速度跑了,忽略自己撐不了太久。不過當時的確有測試自己能耐的想法。
果然20K多時,就有點齁不住,在補給區流連久一點,第21K跑到521。
前半程跑1小時43分46秒,還算可以。
(半年前的2019萬金石,前半程也跑1小時43分多,但後半程大致上齁得住,最後以339完跑)
不過接下來,訓練不足的窘境就出現。25K之後就跑不進5分內,330配速團也跟不上了。
28K開始有大抽筋訊號,必須停下來走走緩解
30K後跑不進530內,且越來越慢,主要是有時必須用走的,37、38K甚至跑了將近9分速。
最後的基隆路、信義路,一方面可能已過撞牆期,一方面接近終點,再一方面為了至少跑進四小時內(萬金石免抽籤資格)
勉力在回到七分內。
最後就以三小時55分多,完成比賽。是台北馬自從2010年來跑最差一次,回到全馬經驗只有五次的當年。也比上次跑山路也更熱的岱宇馬還差





究其主因,有以下幾點:

1、跑量不足,尤其是28K以上的練習,上次岱宇馬至少有完成一次長距離LSD。
2、延伸第一點,配速過快,欠缺跑長程近期自身實力的認知。
3、最不該的一點,也算老經驗的我,今天穿了新襪子和過薄底層的跑鞋,導致不到10K,腳底便有將起水泡的異樣,果然中段腳底板便長成水泡,每跑一步都很不舒服,這或許也使得我變換肌群,導致更快抽筋的下場。而現在更是腳底兩大水泡,不易行走。

結論及經驗
1、這一場比賽,其實心裡有數,不會跑得好,但隱約也有想試試看自己能耐,這也是我一開始配速稍快的原因。就算是當作練習賽。明年初的渣打馬,才會是我的期末考驗馬。屆時要設定在330內,也才能確保,明天台北馬可以免抽籤。
2、大約25K處,旁邊一位加油的20多歲小姐,向我大喊[阿北加油](應該是針對我,因為前後沒人),這是人生以來第一次被喊阿北加油,讓我有大澈大悟之感。以後要自覺在別人眼中真的是大叔了。
3、今天實在不該穿著有標誌學校名稱的衣服(來自十年前學校教師組隊參加美津濃金山接力賽),跑得不好,太丟臉了。







結束之後,清爽起來了

結束之後,不復一小時前的頹靡

離場前,幫還在努力的跑友加油

今年的便當頗高級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1081207關渡祈福跑7.8K,1081211跑18K

1207週六天冷下著雨,之前已經報名了關渡祈福路跑,主要是便宜贈品多,距離不長全家可跑。
早上五點多就起床,天氣頗冷,開車到關渡時已經六點四十分,附近已無車位,稍微開遠一點,車位頗多,走過去也才七點。
這只能說是健康路跑,不算比賽,沒有名次之分,不過為了下周的台北馬,我把這場當作是賽前速度練習,全場大約就是以430以內來跑,只是最後兩三公里,受到內急影響,速度稍降一點,還是有430多,進入極不明顯的終點後,持續加速,因為要去廁所解放。最終以34分16秒完成7.8K,均速每K423.5,大約兩百公尺53秒。是以前常跑的速度。
跑完還等一下抽獎,不過因為太冷,身體也濕怕感冒,沒有完全聽完抽獎。

1209、1210忙著新加坡最後的送行,沒時間跑步,不過1210下午放學前有去拉了些重量。
送完這批貴客,今年的大業務大致告一段落。

1211早上就決定請假來跑一點,不然周日台北馬又要辛苦了,時間不多,只跑永福橋、碧潭橋尾段碼頭來回,湊到18K。大月事昨日重訓,腿部肌肉緊繃拉不開,速度也很慢,後段又肚餓血糖低,均速只有558。




2019年12月4日 星期三

1081127跑16.54K,1201跑18.63K,1204跑17.68K

1127
這一周新加坡師生來訪,等於是多一項工作
趁他們這幾天到花東四天三夜之旅
下午請了兩小時假來跑步
路線是碧潭橋、永福橋
先往永福橋,過橋後往碧潭跑,這樣到碧潭還不到10K,
最後回到水門,以89分26秒完成16.54K,均速在524,全程大約是跑在510-520,除了最初兩K的暖身和13K起的530後。

1201
今天周日,昨天帶了妻小去貓空探路,小走一段山路,不算有運動到。
早上七點多就起床,8點半多到達水門,謹記上次口渴教訓,今天帶了300CC水瓶,藏在水門後,免得被阿婆們資源回收掉。
843開始跑起來,此時跑團們還有一些還在跑,因此自己的速度也沒有慢,大部分路段都跑在五分內,來回將近三趟景美、永福橋後,以93分46秒完成18.63K,均速在502。
今天出大太陽,雖然溫度不高,但進入曝曬區並不好跑,就把這當作是台北馬天氣好情況下的練習。
跑完慣例拉了20下單槓。

1204
昨天帶新加坡老師們到貓空午餐,結果發票開錯,雖然可以用寄的,但為了加快報帳速度,決定自己跑上去換發票。
真的是跑上去,因為早上出門看鏡子,覺得自己臉色深沉不健康,想必是最近壓力大,肝腎解毒功能都受影響,務必要運動紓壓排毒。
申請了公出後,十點在木柵水門起跑,先往恆光橋跑去,再上山,上一次跑這裡,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貓空賽了,時間過好快,一下就將近一個半月。
當然和上次比賽不能比,這次只想紓壓練心肺,所以速度拉很慢,最後以105分22秒,均速558,完成17.68K,比起貓空賽跑20.6K僅花費103分40秒,後者比今天的耗時還要短。
不過並不勉強,有運動到就好。

好笑的是,今日接獲11月13日在慈濟醫院的體檢報告,上頭指我體重過重,體脂過高,需一周五次以上的運動。醫院應該是弄錯對象了吧,我雖然吃不少,但體重應該還在標準。運動量也不算少吧。
不過,倒是提醒我,最近真的吃了比較多甜食,很有必要好好節食一番。晚餐後不要再吃零食了。
另外,我的左腎囊腫的確又大了一些,雖說醫院都說應是普通狀況,但還是令人有點緊張。
好消息時,各項血液、尿液、癌指數都在健康值,身體還算是不錯的,目前生活作息也應屬健康的,繼續保持。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1081124跑18k

週日早上本來想和近期在河堤練習的跑團們pk
不過連日太累,起不來床
九點多才出去跑,設定就是在永福橋、景美橋來回跑三趟,湊到18k
此時跑團們差不多都跑完了,沿路看過去,分別在福和橋下、永福橋下、甚至北新橋下都有不同的跑團聚集,這個季節真是台灣的跑季。
今天天氣適合出遊,其實就是不太適合跑步,太陽出來了。
前兩趟感覺不錯,幾乎都跑在5分左右
第三趟就是爆掉的感覺,不過是13k多
事實上,就也不過是全馬的1/3,速度也沒有比較快多少,我想應該是沒有補給的緣故吧
口渴下去,真的跑不動
所以跑全馬真的要站站補給,一旦身體感覺不滿足,跑速立刻大幅下降。





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1081121強化混合區間

1120(三)今天整天忙,早上準備下午的諮輔會議
中午起進行優質化諮輔會議
晚上六點半進行新加坡接待家庭家長說明會

一整天累完之後,當下就決定明天早上趁空先休假半天

1121(四)送妹上學之後
回到家,收拾一下,八點四十分跑出去,原本有打算跑LSD,但算一下時間恐怕不夠,下午還要回去上班,改成到師大跑強化混合區間。
原本是要跑[進階馬拉松]練習科目,不過手錶搞不定,改成已經跑過好幾次的強化混合區間,也就是速跑30秒,緩和30秒。
今天狀況當然比之前練得好,加上天氣也涼爽,只有20度,每次速跑大致都在140公尺,少數幾次降到130M,最後一次衝刺,跑到170公尺,均速每K在258-350,最後一次的衝刺均速是258,也就是三分速,這速度拿來跑馬拉松,會在2小時6分左右完成,所以上次破兩小時的神人真是神,全程衝刺,我的無氧區間是他的有氧區間,嚇死人。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1081119(二)爬七星山

今天從七點半就開始忙,完全不得休息,連備課都沒法子
而中午還要帶協助其他老師帶學生去爬七星山,原本想回絕,但基於同事多年情誼,加上爬七星山是當年我們開發的教案之一,這幾年來每年都帶學生上山,所以還是陪同出發了。只是沿路上都用LINE遙控處理公事。

天氣很不好,是入冬以來最冷一天,有下雨但還好,之前有兩三次幾乎都是在這次天氣上山,但風大就難忍受,氣溫是9度,但體感溫度絕對低,一方面風大,一方面衣服都受雨影響而潮濕。

約兩點到達,兩點十分開爬,三點就攻頂,為了等後半班和拍照留念,在山頭吹了不少風,所幸訊號還不錯,還繼續用LINE處理公事。


三點20分左右下山,四點就到山下,現在真的覺得七星山連小菜都談不上了。

回程塞車,在車上忍受冷氣吹襲的寒冷,六點回到學校。

結果機車居然發不動,電池不夠力早在一、兩個月前就有跡象,只好走去圖書館接妹。

晚上九點再出門去救車,買的緊急救援電池沒啥用,救不起來,幸好跟老婆拿了UU卡,坐公車回家,結束一整天的寒冷之旅。

睡覺前趕緊吃了感冒藥,提早做個預防。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1081117小跑7K

週六到高雄開會,弄到晚上八點才回家,賺得真是辛苦錢。
週日晚上睡不好,工作壓力大的關係,五點就自動自起床,睡眠時間不到五小時
既然早起,乾脆就去買早餐和跑步,穿著阿托,拿了垃圾就出發。
天氣有點冷涼,但會是跑步好天氣,和上周一樣,有一堆高手在練習,我決定下周日來和它們團練(PK)一下。
先往景美橋,回程經過單槓區,搭了20下,再往自來水公園後進公館,買了煎包後回程
因為沒有吃早餐,也不敢跑太快,不過有六分內的速度。

算是有小練了一下

1118(一)今天開始下雨了,連續的好天氣中斷,六點鐘在辦公室做啞鈴訓練。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1081115跑11K

這幾天工作實在太忙了,真是笨蛋才選擇行政工作,永遠都有煩不完的工作,以為解決了,又會冒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幸好只剩八個半月,共184個工作天。
因為實在忙到太煩了,下班後立刻著裝,要藉著跑步來紓壓。

天氣涼爽好跑,一出發就有530內的速度,今天不打算跑多,基本款的陽光橋、永福橋11K的路線。
一路大約都是515內的速度,不太喘,最後就以58分1秒完成11.1K,均速在514。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1081111跑20.99K

上週日(1103)岱宇馬跑完,一方面摔傷的膝蓋傷口未癒合,一方面久未跑全馬,年紀也漸長,就徹底休息了一周。
週日1110早上才稍微到河堤跑了3K,算是開始暖身。周日早上的河堤非常熱鬧,不曉得哪個跑團集訓,各大高手都來了,不論男女,配速都很快,應該都是分組凸台常客。要是我剛好要練大的,就跟他們速度來跑了,不過當天只有穿夾腳拖,也沒做好心理準備,就已接近七分速慢慢跑。
周一是校慶補假,每年這一天都是鍊LSD的,不過今天早上十一點有十二強棒球賽,就設定跑兩小時就好。
約八點四十分出發,往中興橋方向跑,去程算有力氣,均速在5分30秒內,有時跑到5分10秒,但我都刻意降速下來,因為上周日剛跑完全馬,根據以往受傷經驗,此時不可以跑太快。
今天涼爽,但太陽很大,跑至桂林路水門,十分口渴,繞出去找便利商片買水。之後回程,速度就快不起來,過了馬場町身體就很疲累,有怎麼還沒到之感。最後兩K,速度降到七分速,本來還想去拉單槓,一來時間已將近11點,一來完全沒力了。就以2小時6分跑20.99K,完成今天的LSD。

再一個月要跑台北馬,這個月工作也很多,不過不管如何還是要練,今年賽季必須要跑回3小時半,否則明年台北馬就不一定能參加了。

2019年11月4日 星期一

1081103岱宇全馬。3:54:54完賽,分組6/221,全體63/1083。


連續第三年參加岱宇馬,原因有
1、報名費便宜
2、去年因病,雖報名全馬,最後只跑9K,這次算是補償
3、時間恰當,順便來台中玩。

很早就預訂了這場比賽,這次搭配的是長榮桂冠酒店。
週六在家簡單吃了午餐後,一點十分出發,三點十分便直達酒店,台中天氣很好,不像台北的陰霾。
這次運氣很好,被升等至闔家套房,有兩房間,包含兩盥洗室,兩電視,超大的房間,有可能是在台灣住過的飯店房間中,最大一間。
稍微休息到四點,就到樓下游泳,今天泳池水偏涼,只有我們一家,但也游不了太久,明天還有比賽。
五點我到三溫暖,沒有冷水池,實在不能算三溫暖,不過烤箱溫度算夠。
六點打個桌球後,就出外買了滷味和薏仁粥,這兩年來台中必買。
近八點晚餐。今天食慾超好,午餐、晚餐都吃很多,大概是身體已經預知明天要超負荷活動,好像也的確是如此,這幾年跑全馬前一天,都會食慾全開,一方面也是自己開了綠燈。

早上四點五十分去樓下拿了餐盒(永豐棧的是送到房間),吃點三明治,五點25分,慢跑至會場,妻女三人要六點十分才起跑,可以晚一點出發。

寄放行李後,就到起跑線暖身,這場全馬人數沒有前年多(後來查了資料,少了四百多人)。
準時0550起跑,跑不到1K,就被交警攔下,此時跑友幹譙聲四起,因為這一群是有爭分組機會的,而且才剛起跑士氣正旺,路跑比賽通常不會那麼快就把跑者攔下,至少要等這一批想爭名次通過。
後來也有幾次被攔下,不過那已經是中後程,跑者已經分散、並不會計較也可趁機喘一下。

3K
這周工作忙,晚上睡不好,也很久沒跑全馬(上一次是五月烏來爆掉馬,半年馬最長距離只有十天前的30K),所以有提醒自己不要跑太快。除了前幾K,跟著大隊還是跑進5分以內外,其餘大多在500-510之間。
10K

跑到17K左右,也就是彩虹爺爺、嶺東科大附近時,突然覺得很累,應該是所謂撞牆吧,趕緊把速度再放慢,果然不久之後,疲累痛苦感就稍微消失,這讓我終於知道何謂撞牆,以往沒力就完全沒力了。
可以把全馬能力想像成大水塔,大水塔的水要用小水桶盛出來,給機器使用,機器用水太快,導致小水桶來不及送水過來,就是撞牆。如果機器降速,水桶供水來得及,身體就能運作。
當然,能不能跑完一次全馬,還是要看自己大水塔儲水夠不夠,這就是平常的跑量夠不夠。
水桶盛水效率,則是要看代謝運作流暢度,也包含糖分的使用,這個可能要靠速耐力的訓練。

22K爬上望高嶺後終於見到大下坡,衝刺趕了不少時間回來,接下來就是大上坡了,仿上次的跑走策略,度過這關,這關也是分隔實力的篩檢處,跑者間的距離被拉大,之前在你前方不遠處,過了這點,視線上就再也找不到。
27K超長上坡,在攝影師面前有撐起來跑

30K後大都下坡,基本好跑,不過我在32K下坡處,提到地上的水泥結塊,此時速度不慢,肌力卻已變弱,因此撐不住下墜力量,仆街。跑了十多年,還第一次跑步跌倒,幸好是人行道,旁邊也沒車,前後跑者都很遠。
當下第一件事是翻身看看是甚麼導致我跌倒,稍微檢視一下傷口,就繼續跑了,志工詢問需不需要協助,其實還好,只是破皮流血,一些皮肉傷而已。


這次36K後進入市區的感覺沒有兩年前辛苦,我可以維持一定速度,當時就覺得應該四小時內沒問題,爬完最後一個上坡虹揚橋後,雖在紅綠燈被攔下,但之後可以六分左右前進,此時只要能保持在七分內,就可以確定四小時內,甚至有機會破兩年前紀錄。
33K

40K,剛被交通管制攔下來,所以身邊有一堆跑友

41.5K後來大家距離又拉開

最後轉進市政府旁道路,總覺得台灣大道好遠,不過一步一步還是到達,此時還有30秒就355,拿起最後一份力,全力衝刺進終點,以3.54.54完成,比兩年前少了4分鐘。

https://bravomonami.blogspot.com/2017/11/20171105358394645413414334.html




慢慢走回飯店,泡了熱水澡,清洗傷口,12:10離開飯店,回到台北還不到兩點,只開了1:45分左右。


這場因為表現不錯,就把晶片捐出去了。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1081027貓空半馬賽,1:43:39完成,男乙組第四名。

貓空賽道這個場地很常來練,也是我早期常參賽的賽道之一。
不過查了本網誌,上次參加這項比賽已經是6年前的事了,當時跑了一小時40分05秒,不過當年參加人很多,高手雲集,排名在男丙組只在23名
https://bravomonami.blogspot.com/2013/10/1021027.html

當年這個成績,排在男乙組也只有第13名。
不過,今年比賽人不多,(不曉得是否這幾年都如此,路跑競賽越來越多,也有點退燒了)
總之今年就以這個成績僥倖拿到男乙組第4名,獲得上台機會。


為了準備這場賽事和下周一樣要爬坡的岱宇馬,近期內就跑了兩趟貓空,上周三的30K更是更複習了賽道。
早上六點15分,夢中被鬧鈴吵醒,簡單吃個白飯加肉鬆,上個廁所後0640出發,10多分鐘便騎到政大,找到車位,進場熱身,到長跑社簽到後也不過7點10分。還遇到以前的同事、教官,稍微聊一下,就準備至起跑線,不過似乎肚子還是需要解放。
根據以前網誌,我跑至河堤旁找所謂一樓廁所,卻沒有找到,時隔六年,可能改建了。
幸好,也沒那麼迫切需要,就還是回到起跑線拉筋。

七點半準時起跑,謹記著上坡不要跑得過於辛苦的想法,維持在有壓力但還可接受的速度。很明顯得在心跳到達172時,便是感到痛苦的時候。
上坡的速度應該也有比週三快一點,也一樣在接近杏花村時,有停下來走一下下。
名次大概在這邊便已決定,前面追不過,後面的追不到。
折返點前計算,排在20名,後來有追過2位。但也被本組分三在下坡衝刺時追過,後面一直追他不到,差距大約只有30公尺而已。
頒獎前自拍一張

不過拿到分組四,上了獎台。
最重要的意義是:
建立自信,知道自己已徹底康復,完全脫離一年前。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1081023久違的30.3K

自從擔任行政以來,除了正式比賽,已經很久沒有練跑超過30K。
在沒有行政煩人耗時的業務之前,全馬比賽前都會有至少一次的30K練習,當時從景美跑到淡水的35K,也是必練事項。
周一練完速度後,總覺得耐力不足。這種情況下,全馬比賽雖是一定跑得完,但在比賽後段一定會很痛苦。
所以練長途是很有必要的,下午五點就回家了,今天不加班。
簡易煮個晚餐,稍微吃一下,已是1745。去按摩椅躺一下,也消化一下。約七點正式跑出去。
沒有帶飲水,只帶兩個黑糖。氣溫差不多在23度(後來在政大校園看到22度的顯示)
出發時,很快就進入5分10秒的速度,應該是前天練速度的效果,不過因為今天要跑長程,就刻意降速,差不多是5分20-30秒的速度前進。
很快地跑到老泉里,但想先繞到政大,免得待會回程時不想跑過來。
進到政大校園,到燈光明亮的體育場,跟著某跑團的團練跑了兩圈操場後,就進環山道,再進老泉里。
這次上坡的速度明顯比上次快些,至少不會到七分速。一路跑到明德宮,這裡有冰涼的飲水機,趕緊補了水。再往前到貓纜,原本的預計折返點,此時已經跑了九十分鐘。因為今天預計跑3小時,想說待會下坡,可以跑快一點,加上想看看十一月接待新加坡團的可能餐廳,就往前跑下去。
100分鐘後,開始回程。
下坡速度沒法很快,和在平地差不多的5分10秒,大概是因為肌力已經變弱,之前比賽時也出現過類似狀況。
回到平地時,已經感受到疲累,最後的3K,腳步已經邁不太開,開始被一些跑友超越。

最後以3小時3分54秒完成30.71的跑步,均速在559。

跑完的感想是很累,有跑一場全馬的感覺。心跳急速氣不足,不過這樣跑一次,本周貓空和下周末的岱宇全馬比較有了信心。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1081021師大操場13K

休息兩天後,即使晚餐後想睡覺,但還是頗有動力去跑一跑。
不過晚上七點才到家,所以接近八點半才跑出去。
剛好要去師大借書,於是先慢跑師大圖書館來回,拿書回來又上個廁所,再跑到師大分部,此時已接近九點。
因為已經慢跑接近2K,算是熱好身了,稍微拉個筋,就速跑起來。
一開始就以半馬比賽速度跑,速度在425左右,維持了4K,地5K就降到435,之後就以435左右在跑,除了第8K,突降到444之外,其餘都能在435以下。
但今天狀況沒有上次好,(氣溫24.5比上次23度高一些)
第11K就降速下來到613,讓自己降一些心跳。第12-13K再加速到441、442。

這樣全程以61分31秒跑完13.11K,因為其中包含緩解期,均速在442。

雖然和兩年前不能比,但也是逐漸在進步。

預計今日休息,明天下午請休假跑長的。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1081016晚上漂雨適合跑步

1081016
東北季風吹拂,一整天漂著小雨,氣溫23度,非常適合跑步。
晚上八點出發,原本預計跑長的
後來決定還是去跑操場
暖身1.5k後來跑
還頗順利的以45分50秒左右完成10k,平均每k在435左右
不過後來再跑下去,就不行了
速度逐漸降低,而且腳有些痛了起來。
就停在12k,均速在438,算是年初以來,跑最快的一次,不過續航力太差,再努力。

今天打算跑貓空了,下週要比賽。

晚上雖然很想睡覺,最近白天工作太忙了,晚上也因為壓力而睡不好。不過為了鍛鍊,也為了紓壓。送妹去打橋牌時,又從寶橋附近河堤開始跑起來。
一直打哈欠,速度不敢快,速度在七分速左右,跑到老泉巷,就往貓空跑去,原本預計跑到貓纜,但速度一直在七分多,快不了,且後來鬧肚子,就跑到最高點的廟,順便上了廁所後迴轉,這邊離貓纜應該差不多1K而已。
回程時間還夠再繞到政大體育場,這樣全程16.2K。
算是練了點上坡。
之後連續兩周要比賽,本周要跑一趟28K以上。

2019年10月14日 星期一

1008-1013,雙十連假動一動

1010,今天雙十連假第一天,已經休息兩天,應該要動一動了。
不過早起較晚,東摸西摸之下,跑出去已經10點多了,原本氣象報告說今天會下雨,沒想到天氣好到爆,太陽很大,這樣就不適合跑步了。
勉強跑一下河堤永福橋至景美橋路線,完整來回的話應該有6公里,不過今天只有跑了4公里多就回家煮午餐。
下午四點半,全家到郊外走走,以往幾乎每周都有一次的爬山之旅,自從擔任行政工作之後,加上小孩課業也重了起來,這種全家爬山之旅就受到壓縮。
今天預計爬象山,搭公車去也不慢,山路人超多,不過多集中在六巨岩之前,往後走人很少,原來是半路封山,原定要走的九五峰就到不了,不過有條叉路往吳興街,試走一趟也不錯,是之前從未到過的區域,吳興商圈。

1011-1012這兩天要去高雄出差開會,很辛苦也賺不多,晚上住高雄,原本打算跑一下,但看空氣品質不好,也很疲勞想睡,就打消此一念頭。只有在傍晚到駁二碼頭走走,品嘗我最愛的高雄海產粥。

1012下午四點回到家,傍晚妻女們去跑步,因為明天打算跑大的,今天就不出去,改成TABATA WORK OUT。還真是累,不過這種全身性運動還不錯,可以矯正我長時間跑步,過於仰賴下半身的不平衡。

1013國慶連假最後一天,天氣還不錯,而且太陽不大,早上九點半,開始練習,把一貫瓶裝水放在水門旁柱子後,不想帶著水跑,這樣的話,路線就要變更成會經過水門。
於是跑永福到陽光橋路線,這樣只有11K,就補一趟景美橋和永福橋折返跑,這樣就有17K的量。速度上還不錯,前11K幾乎都維持在510內,在水門補水之後,後面慢一些。
整體而言,花了91分35秒6跑了17.43K,均速在515。

實力還可提升,譬如今年1月1日,生病後三個多月,我就可以跑512的均速15K,甚至440的速度跑運動公園。
這樣渣打馬也只有346而已。

本週據說天氣會冷,來試試跑山看看。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1081007間歇

放假一天,徹底在床上躺著,早上、下午都補了一周不足的眠。
周一,工作忙了一天之後,下午五點多,開始打算跑步了。
因為段考的關係,今日後操場倒是沒人,那就來跑操場好了,好久沒在這裡跑步了。
手錶設定是短間歇,之前在師大完成的那套,但由於時間不足,在緩和的200公尺,我試著提早結束,約休息90-120秒便進行速度跑。
但由於手錶的調整出了問題,有幾次沒能順利紀錄,而且縮短緩和時間,影響我後面速跑的能力。
最後僅完成了10趟,比上次的順利完成差一大截。

塞後因時間不足,沒有足夠拉筋,回家後,筋肉有些痠痛,趕緊拿滾筒壓一壓,其實還真的有效。

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1081004生日前夕,510速跑18K。

今天是10/5,我的生日,生日每年有,不過今年很特別,50歲大關的生日,人生已經走完至少一半的路了,就算再活超過50年,最後那幾年無法像現在的自由自主,也不會幸福,等於沒活。
昨晚剛好看到80歲老醫生還能出診,去照顧90-100歲老年人的生活,一方面因為看到被照顧老年人的無助,為自己的未來老年感到憂心,另一方面也因為那位80歲老醫生的活力感到振奮,我也可以還有至少30年的活力,尤其那位老醫生也熱愛跑馬拉松,才會和其他老年病人不同,這是不是也應該會是我的老年未來。

繼續運動,轉換成能更有趣的工作

1002周三,因為妹妹周六學校要50K騎車,所以晚上八點多帶妹自行訓練。騎到中興橋折返,來回不到18K,卻花了近80分鐘,相當輕鬆,主要是練屁股,夜間輕鬆騎車,涼爽愉悅養生。

1003周四,晚上開家長大會,沒時間動大的,六點20分至重量室進行運動。把核心肌肉(腹、背肌)練一下,腿肌、上半身也練了。ˊ最重要是利用壺鈴加強左半身,我的運動傷害都在右半邊,應該是左半邊太弱,導致右半邊使用過度,以後都要特別加重左半身。

1004周五,好幾天沒跑步,加上工作壓力大,有必要加強練一下,今天目標是長途。預計往北跑1小時後折返。
可能是週二跑間歇,周四又練重量,今天整個心肺和肌肉反應很好,除第一K暖身外,速度一直維持在510左右,甚至第7K跑入五分內。
一路維持同樣速度跑到周三和妹騎腳踏車到達的中興橋,甚至還多跑100多公尺,才回頭。中間僅在大理棒球場,用自來水漱口。
最終以93分34秒均速510,跑完18.11K,最後100M,以424配速跑完,顯見應該還有力再多跑幾K,這樣練習模式維持下去,台北馬跑回330內,不是沒有可能。
接下來的貓空半馬和岱宇馬,還可練練爬坡心肺耐力。

只不過運動量大,導致整晚睡不沉,加上這幾天工作壓力大,已經好幾天睡眠品質不佳,靜止心跳頻率一直在55以上,遠超過平時的50。

今天生日,雖然要上班,但晚上已排了大餐。休息一下,再出發。

2019年10月1日 星期二

1081001間歇訓練

周末原本就是休息日,台北下超級大雨,中午大舅新居宴客,作客到下午四點才回家。
週日雨水也多,本來有想要跑步,越拖越晚,最後沒出發。
晚上突然有颱風來襲的消息,最後居然周一停止上班課,結結實實賺到一天。

周一早上其實只有小小風雨,比起周末,真是微不足道,但據說下午才是真正考驗,為了安全起見,加上搶去全家購物,整理家務,最後又沒運動,晚上風雨加大,當然也不能出發了。

週二學校工作超級忙,晚上八點,終於確定去跑一下,時間不多,就來練練間歇,也該是練間歇的時間了。
倒完垃圾,按下手表的訓練科目,今天練強化短間歇,課表是暖身1.5K,速跑400M,緩和200M,12循環,最後收操1.5K。
速跑的部分大致維持在80-90秒,還算OK,只是跑到後面幾次,真的厭世。
明顯揭露出一年沒練速度(應該一年了吧,生病過後都沒練速度)的不足處。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1080927跑15.62K

五月跑完上半年最後一場馬拉松之後,身體開始習慣不跑步,八月開始練習,九月多天涼之後,開始跑15K以上,一開始身體不能負荷,不過或許也是天氣幫忙,現在漸漸能適應長距離。
不過還是在LSD的程度,一直對練習速度有點排斥,終究還是要面對的。

今日晚上送妹去打橋牌,順便就進河堤練習,下了一整天的雨,場地很潮濕,不能跑太快,避免危險。不過跑步同時飄著小雨,涼爽感有助於跑步狀態。

沿著河堤跑到動物園迴轉,為了練一點上坡,就進入政大,沿著政大環山路跑,上坡倒是沒甚麼痛苦感,應該也是速度不快的關係。

最後就以88分,均速538完成15.62K。

明天會休息一天,周日再來練了。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1080924-25兩天跑步

因為週日跑了20K,周一有點累,跑休一天。
彷彿回到當年,周二時,休息近兩天的我,開始會自動想要跑一跑
不過工作忙,晚上又想睡覺,且預計周三早上要跑大的,所以就趁倒垃圾,小跑個6K。路線是永福橋到景美橋來回一趟。如果這樣三趟,其實就有18K了。

周三早上請休假,主要是為了汽車需開去保養,趁這時間也可跑一趟,最早是預計跑超過22K,不過天氣並不如昨晚預報的陰涼,反而出了太陽,只好擦上防曬,戴上太陽眼鏡和帽子,其實以前常常在太陽下練跑,跑不動是一種偷懶感,尤其今天天氣還不算太差,氣溫不高。
不過太陽還是澆熄了我的雄心,速度變得較慢,加上車廠連續打電話兩次,通知可以取車,所以還是乖乖回去吧,最後統計,以89分2秒完成15.44K,均速只在546,算是沒有達訓練目標的一次。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1080922跑20.01K

正如計畫,最近要拉長跑步距離。
週三跑完,連休息三天,其中有作一些深蹲的訓練
不過周五晚上家長會,週六去高雄開會(騎車、走路),晚上去Costco,而且台北也下大雨,都暫停跑步。
週日一大早
睡到八點,早餐、休息一下,九點半開始跑,今天也是預計要跑20K
不過路線做一點變更,改往碧潭跑,這段路線比起往北跑,有多一些上下起伏。
先跑至永福橋過橋後,往碧潭方面,為增加距離,在陽光橋過橋至新店端,碧潭橋回到中和端,再往永福橋跑回家。
這段路程剛好20K,花了1小時49分29秒,均速在528,比上周三的529稍快一秒。距離雖較短,不過熱量消耗上比較多,除了過橋4次,路線起伏較大也是主因。

逐漸建立肌力之後,接下來開始要練速耐力,間歇跑準備上場了。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10805烏來馬之後,1080918首次跑到21K以上

0918周三,今日沒課務,但公事很忙,忙到近兩點,實在受不了,請假回家。
天氣陰涼有小噢,適合跑步,今天決定往北跑,至少跑兩小時
這一路線已經很久沒跑,近期都是跑到永和端,早年練跑都是路線,當時甚至直接跑到社子島。
週日是有跑到華江橋,今天則打算跑到更遠些,往北跑一小時。
差不多58分跑到中興橋,速度約在515左右,
回程時間稍多些,不過也多跑到水門旁,拉了15下單槓
50肩的疼痛狀況已減輕,現在只是活動角度受限,這就要靠每天的拉筋,將之拉開了。

最後以1小時58分50秒跑完21.71K,均速在529。

感想:
1、這條路線很平坦,跑者很多可互相激勵,適合用來跑LSD
2、現在肌力不足以負荷42K,連跑21K的壓力都很大,有待進一步鍛鍊
3、現在是0920,過了兩天,覺得身體狀況不錯,有反彈跡象,連很久沒有的早安升旗現象,這兩天也陸續出現,可能是停藥,也可能是夠份量的運動影響所致。

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1080910-0916

0911(三)學校烤肉,喝了點小酒,很早就睡了。
0912(四)游泳,不是很想跑步,八點多到隔壁游泳池,順順游,大約共2k。
0913(五)今日中秋也是烤肉節,下午採買後,就到阿嬤家,去年因為生病住院沒有烤肉,所以上一次已經是兩年錢,時間過得很快,好像不久前的事。
0914(六)到高雄開會,整日坐著,不過到會場有其了.75k*2腳踏車,小走一些路。晚上回到家本來想跑一下,但有點累,就取消。
0915(日)早上下著雨,雨勢還不小,但天氣反而因此涼爽,一週來都沒有跑步的情況下,今天勢必要去跑長的。設定往北跑45分鐘,這樣應該會到17k以上。起初速度還不錯,約5分出頭。甚至有2k跑進五分內,接近折返點華江橋(45分鐘)就已經沒辦法維持了,不過還是有5分10多秒,再跑到中正橋,剩大約3k時,很明顯的沒力了,是好幾個月沒有跑到的距離,速度甚至到6分速。
最後以均速519跑完17.85k,證實三件事,
1、天氣越涼爽,速度可以提昇
2、白天跑比晚上有活力
3、目前跑21k很吃力,也沒辦法全程用跑的完成42k。
最近一場賽事是10月底貓空半馬賽,有很多上坡,以及下一週的岱宇全馬賽,剩最後一個多月,每次的跑量要上提,未來除速度練習外,基本跑量都要15k以上起跳,每次至少要跑80分中。

0916(一)這一週據說天天會下雨,也好,可練跑。不過今天預計游泳,紓緩昨日跑步的疲勞。。
游泳池沒開,近六點跑出到104高地,時間不多,在上頭拉單槓後下山。
來回約3K。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1080904-0910

0904  1952起跑,11.89K,均速534,路線:進華江橋後回程。
0905(四)學校健身房,做點重量,空氣有夠差,不能待太久
0906(五)送妹去打橋牌,順便跑步。有點累,且剛吃飽,速度放得很慢,最後居然是626,大概這麼多年來沒有跑過這種速度。也是因為今天想多跑些距離,最後13.42K。

確定憑藉去年國道馬的329,達標免抽籤進入台北馬。這次必需為了明年的免抽籤而努力。同時也加入台北市政府的常跑社,可能有貓空路跑賽的補助,這也不能跑差了。
隨著天氣越來越不熱,該是逐漸增加練習強度的時候

0907(六)休息一天
0908(日)邊看中華U18的冠軍戰,邊做徒手健身。持茶几深蹲100下。
0909(一)早上去蘭雅國中研習,晚上跑步,華中橋、永福橋來回,這樣其實也只有13.84K,印象中不久前跑過這路線,不過也應該是烏來馬(5月)之前,距今已經有4個月,速度有比週五快些,不過還是在有氧慢跑的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1080903最後一次門診。0904收回診治手冊,正式宣告脫離病人身分。報名了台北馬

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一年,回想去年此時,處於嚴重頭痛和發燒,撐到台大醫院願意收治,住院第一週的身體自身和檢查的苦痛,出院後抗拒自己被診斷成TB,對藥物的敏感,身體的無力,到逐漸走出體弱,對藥物也有承受了,從走不動路,到幾個月後再度跑完一場全馬。
定期的往返醫院,抽血檢驗,
這段過程猶歷歷在目,而今終於可以結束治療。
根據醫生的說法,我復發的可能性應該極低了,最近頭悶悶痛的現象,應該也不是復發的跡象,除非像當年的高燒頭痛,尤其是當年根本連細菌都沒驗出過。
0904文山區衛生所的管制員來電,約定繳回

診治手冊,一年份的藥量已經有了。
這也代表我正式脫離病人身分了,雖然其實早已復原,不過TB的治療比較棘手,因為細菌不易檢驗到。(腦膜性TB要一整年)
希望停藥之後,能逐漸提昇身體的強壯度,不要像現在一樣體力孱弱。全馬也要繼續努力。
0904
報名了台北馬,今年第一次晉升的銅標賽事,不過靠著去年年初的國道馬的3小時半內的成績,有直接入選資格。那也是我目前最後一次的3小時半,之後生病影響,一直回不去,就設定目標,年底台北馬跑回來。
晚上在去跑一趟馬場町,大約喝太多含糖飲料,身材即將變形,而且運動量明明不多,吃的卻多。從0904起,也就是診治手冊被收回起,生活要完全的回歸常軌了。

讀書、運動、賺錢,就這三件事。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8/26-9/1

0826周一
倒垃圾時順便跑一下,因急著接妹補習班回家,跑到過中正橋就回頭,原本打算過橋到永和,不過中正橋人行道整修中。
0827周二做復健,未運動,只在晚上倒垃圾順便散步,走一走,身體熱起來後,找個適合的電線杆,進行採樓梯上下運動,左右各50下,許久沒做,明顯地肌力有些退化,雖然只是散步,但也大幅提振晚餐後的精神。
0828周三
八點半跑出去,永福橋、陽光橋的逆時針路線,這個路線其實距離比馬場町來得短些,但跑起來總是覺得費力,可能一方面人少,少了精神方面加持,一方面較有上下坡,最後以522完成10.68K。

8/29周四今日做復健沒有跑步

8/30周五今晚恐怕是天氣太悶,才跑一下就汗流浹背,身體也反常地在跑1K後還沒進入跑步狀態,加上肚子也疼。於是只跑2K就草草結束。

8/31昨天沒跑,今天就躍躍欲試了,傍晚的風也大起來,不像昨天的濕悶,倒完垃圾後,從永福橋到陽光橋,速度有在518,進入初秋,天氣還是很熱,這陣子還是只能跑10K多一些,待天氣涼些,再加碼到陽光-中正橋,進而改到華中橋,或往碧潭而去。

9/1 早上天氣不錯,看著自己因五十肩而荒廢已久的肌肉,不得不設法鍛鍊一下,和物理治療師討論的結果,類似划船機等內收運動,可能是尚未正常的肩膀可以承擔的。
於是就到住家隔壁的健身房,先小跑步2K暖身,再做了划船機2分鐘、休息30秒的8次循環。
最後再自行車復原。
結果,上班身肌肉略有一點回復,副作用則是屁股磨破出一個傷口、現在腰很酸痛,其實划船機主要是靠核心。
訓練效果還不錯,不過下次要做,必須考慮如何保護臀部。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1080822-26

0822連跑兩天後,今日休息,打算進行肌力訓練
結果可能熱身不足,居然又閃到腰
剛好週五颱風來襲,連休幾天,靠著之前五十肩醫師給的消炎藥和鬆弛劑來度過急性期
不過沒這麼快好,
連帶使得原本周日要參加的福和橋團練也作罷。

0825周日,晚上受不了幾天的不動,到社區旁游泳池游泳,人不多,游起來很過癮,以後記得晚餐時後來(不過應該等明年了,開學後學校游泳池便可開始使用)

好消息是五十肩的手傷,倒是逐漸復原,從游泳的感覺可知,再復健一兩周,應可逐步恢復上半身訓練了。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108.08.16-21

本週部分下雨,跑步只進行了三次。
現在都在在接近九點時跑步,一方面白天天熱,再來順便倒垃圾,夏天的垃圾不宜久放。一方面晚餐過後,每每出現老人症頭:想睡覺,往往要持續到十一點,導致這段時間工作完全沒有效率。一般都是癱在沙發上直到睡覺時間。
我覺得這是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進行運動,果然本周三次的跑步,一開始都無力,但跑開之後,跑完精氣神都很好。如果以後要念書,先運動之後再來進行,應該是好策略。

8/16跑陽光橋路線,狀況不佳,就順順跑,均速523跑完11.14K。
8/19參加扶輪社辦理的交換學生活動研習,其實學了些東西。下午因為回去學校處理公事,運動和原預計的復健都取消。
18、19兩天只進行室內運動,也發覺自己髖關節應該有輕微受損,往後要自行復健拉開,網路上已有許多資料。
8/20晚上跑步,許久未跑的馬場町路線,今天一方面腿有昨日深蹲的痠痛現象,一方面也懶懶的,最後居然以均速545跑完11.66K
8/21晚上再度挑戰昨日同樣路線,換了換了較輕盈跑鞋,氣溫和昨天差不多,沒有昨天雨後地面的潮濕,跑步運動的人較多,我因此也跑得較快,跑到華中橋,均速513跑了12.28K,速度算不差。這條路線長度比陽光橋長,但跑起來較輕鬆,應該是因為起伏不大,還有跑步的人較多,感覺較不孤單所致。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1080807-0816回國後第2-3週

很快地從歐洲回來已兩三週,生活已回到往常。而每天的上班半日,讓我下午睡個午覺,晚上通常都有體力運動。
8/7(三)提前吃父親節大餐,滾吧,吃得好撐。但也覺得台灣物價比起歐洲實在太便宜。相當於50歐的價格,在德國只能和吃兩道主菜,點一杯啤酒、一杯飲料。
8/9(五),隔了兩天之後,再度進行陽光、永福兩橋的繞圈跑,果然在體能恢復情況下,同樣的鋪成,以57.04完成,比兩天前足足少將近3分半。
8/10(六)全家走到景美夜市晚餐。(今日決定並執行了人生重大之事,把原本會改變人生的非計畫事件解決,雖然有點惋惜,但衡量諸多影響,還是做了應該是理性基礎上的決定。
8/11(日)倒垃圾後再度挑戰陽光、永福橋,因為由垃圾場出發,路程少了將近500M,速度上倒是比兩天前慢一滴滴,均速519,比上次慢一秒。
晚上老婆因嚴重嘔吐,帶她去急診看一下,打了止吐劑就好多了,也解決了24HR無法進食喝水的困擾,這也使得凌晨一點多才回到家。
8/12(一)強化區間跑,晚上八點會有老人症頭出現,就是有點想睡覺,解決這件事最好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出去運動。今天想試試手表的訓練功能,去年岱宇馬拉松集訓營,學習到了運動手錶協助訓練的功能,後來生病,11月買新手表後,身體未完全復原,也沒嘗試新手表的訓練模式,這次應該是第一次。
模式是:
15分鐘慢跑,重複20次的30秒速跑(5K跑速)+30秒緩和跑,15分鐘慢跑。
這個模式組合,比較不佳的是,慢跑熱身後沒有拉筋機會,就得上陣了,所以就把前面的15分鐘部分拿來拉筋。
好處是。時間很好掌握,全部訓練剛剛好50分鐘。
因為很久沒做速度訓練,30秒的快跑剛剛好,不過到後面趟次還是無法維持速度,而且會算錯趟數,幸好手錶幫忙記,這也是GARMIN手表的好處。

8/13(二)中午吃饗饗,吃到飽,這一餐吃到我之後24HR不會餓。
晚上為了消脂,帶妹妹去游泳,因為肩傷,不敢游太多,主要是打水為主。
8/14(三)
因為之後會很忙,所以今天傍晚帶全家礁溪玩一趟,順便幫妹進行畢旅之旅的規劃發現宜蘭最佳行程是下午去,晚上回,不會塞車,市區人少好逛。
體驗了六種魚咬腳、吃了一些當地食物,八點就回程了。
8/15(四)
晚上再次進行強化區間跑,狀況應該是有比上次好一些,更後面的趟次才齁不住。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1080730回國後的運動

0730中午才到台北,旅途的疲累難免,加上有一點時差,0731早上上班時頗想睡覺。
這兩天就徹底休息沒運動了
0801休息得差不多,但還不想跑步,也趁下午不用上班時,把車子整理了一下,晚上就決定騎自行車走走,一方面也是因為白天天氣太熱。九點左右出發,走的是往三峽路線,原預計騎到至少浮洲橋,不過體力尚未復原,車子的煞車也沒調好,最後只騎到鐵路天橋,來回只騎了36K左右。
回程還到單槓區拉了10下,不過肩膀越來越痛,所以0802(五)就去看復健科了。

0803 一大早五點就起床,睡不著,生物時鐘還沒順利調過來,決定穿阿拖跑一下,順便買煎包當早餐。
早上的天氣很涼爽,太陽還沒出來,河堤已經很多人在跑步,我只跑到公館,來回大約只有3-4K而已吧。

趁著七點送妹妹去橋牌比賽,順便再跑去做復健,不過診所八點才開門,一個小時的空檔,到便利商店喝了咖啡。之前在德國,街頭很多露天的啤酒、飲料座位,大白天就很多人(可能是遊客居多吧)坐著聊天。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只不過飲料換成茶或是美錄。
我覺得在台灣,便利商店取而代之,大家可以坐著喝點飲料、便餐、吹吹冷氣。
正如我就在此喝咖啡等復健療程。

0804(日)
今日下午把車子整理得更好後,晚上騎起來就順多了,
騎到三峽端,花了1小時1分,回程到一半手表沒電,只記錄到35K,後面應該還有10K沒記錄到,前面的速度還不錯,在25K,後面速度明顯放慢,不過未記錄到。

0806(二)
今天終於確定要跑了,八點多起跑,身體很重,腿也邁不開,因為復健而逐漸活動角度變大的右肩,在跑步時會疼痛。
路線是陽光橋、永福橋,不到11K的行程,居然覺得腿略略酸了起來,也不過近一個月沒跑,在歐洲的美日兩萬步,好像效果不大。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即將邁入五十大壽的兩個改變

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我這個破銅老鐵人是越來越名符其實了。
近幾個月開始感覺有些包裝上的小字,逐漸看不清楚,應該就是耳熟能詳的老花眼了,前兩年早已經有了放大鏡,在做一些arduino裝配時派上用場。但看書時,不太可能一直使用放大鏡,一手翻書一手拿書,少一手拿放大鏡不方便。這也導致我看書困難,也減少了閱讀量。
這次到慕尼黑作為德國行最後的採購時,在dm裡瞎逛,看到有在賣老花眼鏡,居然戴起來頗舒適,而且商品包裝規格小字一目了然,彷彿回到幾年前,一副也只要歐元2.5,不到九十元台幣,從此進入配備老花眼的人生。

四月陪妹妹參加資優班親子營,玩泡泡足球,肩膀受到撞擊,當時不以為意,但始終未好的肩膀,在歐洲之行幾乎天天抬拿沉重被包後惡化。回台北後,趁著在妹去上英文班,順便就去對面的復健診所,也是這幾年來每逢運動傷害必去之地。
醫師三兩下就診斷我是五十肩(稱為50肩,對照年齡,實在太貼切)
開了一周的藥,以及照慣例的六次復健
先做熱波敷肩,接下來治療師指導如何復健,後來發現網路上都有相關復健影片資料
今天已完成第三次的治療,搭配平時的復健(拉開沾黏部分)
的確手臂的活動範圍變大,突然手臂橫移,也不像之前痛得動彈不得。

不過,其實也有另一件大事,發生在德國,反映出我身體其實還很年輕,這個之後再說了。有運動還是有差,老花眼、皺紋、白髮,當然沒辦法克服。不過肌肉量、運動能力還是可以透過運動減緩老化,甚至超越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