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20151212馬場町夜跑,破半馬PB,1小時32分03秒,分組第二名/146,全體16/1186。

這場比賽原本是設定為下周台北馬的速耐力跑練習,也是陪老婆跑的一場賽事。

不過最近狀況實在太好,繼兩周前剛破了全馬的PB,今天也破了高懸四年多的半馬PB。(原紀錄是2011年3月萬金石半馬的1小時33分6秒。之前其實有跑過不到90分,但那里程不足,自己也不承認之)

昨天練習時也跑過本次比賽場地。基本上今天比賽場地算是我的主場,從2008年跟著當時未退休的兩位同事第一次在這河堤上跑,這七年來也不曉得跑過多少次,平均一個月一次吧。甚至還有騎自行車。

所以場地十分熟悉,何處有上、下坡都了解,配速上不會有問題。當然最主要的是最近的練習也到位,可以說十月的226比賽,真的幫我建立了基礎體能和練習模式,前者不在話下,後者讓我了解到拉筋重要性、每日運動時數重要性、不同運動搭配和重量訓練核心運動重要性。

基礎體能一旦建立好,接下來便是速度了。

週二的亞索八百連跑15次,幫助甚大,以後將是我固定的練習項目。

下午睡個小覺後,就帶小孩到外婆家,喝了一大杯黑咖啡。四點從外婆家出發,四點40分就到青年公園停車場。
在車上換好裝,還到公園廁所上了大號,體重頓時減輕。再慢慢走去會場(昨天已經勘查過位置)
今天頗冷,河堤風又大,就先跑個一公里多暖身,微微出汗後,又去排了廁所,此時已5點40多分,趕緊寄物便到起點排隊。看起來人數不到千人,雖然報名人數1186位。

起跑後,大家都用衝的,因為我也暖身過了,速度也有一定,不是以往的暖身跑。也因此很快口渴,前面幾個補給站,我都邊跑邊拿邊喝了各一杯水。
路線很熟,原先擔心的里程不足,在看到第一折返點設在景美溪橋再過去後,就知道這次應該有足足21K。

在第一折返點(距起點約8K),我已經追成排位28名,而且與前面幾位相差不遠,當時就知道應該可以追過,果然陸陸續續追過,在第二折返點的華翠大橋,我已排到第19位。今天的狀況好,從最後的這3.5K也可看出,我又追過3位。整路都能維持一呼二吸,且步頻和步輻都有一定水準,腳有力而邁得開。

最後2K,我已經不是在和別人比賽,而是要和自己PB比賽,高懸四年多的1小時33分,眼看著很有機會破掉,我呼氣時用出吼音,提升戰鬥力,最後幾百公尺,想跑得更快些,不過腳用抽筋訊號警告我,稍緩下來後,持續一定速度跑,看到終點時,興奮起來,又加速,但是再度抽筋訊號來襲,再把速度放緩一些,最後就以1小時32分破了PB。


跑步要過折返點時,會看到對向的領先者,我知道我的總排名是16名,當時以為總排應該頒到第10位,而我起碼有分組前五名。但沒想到拿到證書看到分組竟排到第2名,著實嚇一跳,真正頒獎時知道總排僅頒到第5名,更嚇一跳,這樣,從第6名到第15名僅有一位本組選手。後來再看到總排名,前五名都是年輕人,倒有一位B組選手排到前十,所以我算是40歲以上第3人。
畢竟是21K賽事,30歲組和20歲組比較強,若是全馬,應該大部分是40歲組天下。




本想趁老婆有來比賽,剛好可以幫我拍上台領獎的畫面,不過遲遲等不到,後來碰面才知道,本來我一直在終點線等她,但剛好我在領獎報到時她進場,我上台領獎時她正在領便當,這樣就剛好錯過。沒關係,就我現在狀況,以後機會多得是。

八點多離開會場,八點半開車離開青年公園,九點到內湖阿嬤家,九點半就回到家了。


自己在頒獎台上自拍


這是目前領到的所有獎盃中,名次最佳的一座。


送的獎牌還不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