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2年1月以寒假轉學考生身份考入北醫藥學系,成為大二(下)學生,一晃眼已經過了三年,目前是大五上學生,即將在2025年1月畢業。花了三年取得另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學歷本身並不稀奇,我都已經有博士學位,但以五十二歲高齡進入大學,而且是專業取向很高的藥學系,和18-22歲的年輕學子一起上學、甚至分組討論合作寫共筆、報告。這段學習歷程十分充實豐富有趣,為我的短暫不到百年的人生寫下重大一筆。
今天是本學期所有課程的最後一堂課,早上交出流行病學紙本報告(擔任組長,自願扛下所有寫報告工作,另兩位組員算是賺到)中午吃附近一家便宜燒臘店,應該是我來此唸書最常吃的一家,以後沒什麼機會過來吃了,今天吃紀念的。下午第一節日文口試(背課文),第三節藥物濫用末考。再去校園照照相、圖書館讀最後一次書,就這樣結束我在北醫的生活,只等一月中再過來一趟拿畢業證書。
上課教室一景,我通常最早到
上課中
剛來時,常有機會過來這裡
路易莎咖啡和7-11
有些課會在這裡上,剛來時還搞不清楚教室位置
背後的教學大樓更是最常待的地方,尤其是大二、三的基礎課程
廣場一角
另一角度看廣場
另一角度看教學大學,清水岩的建築風格,北醫以此為傲
背後的體育館,上過一學期的體適能課程(其實受疫情影響,實體課沒幾次)之後兩學期都用體育自學方式度過,其實後來才知,我應該可以抵免所有體育課,和其他通識課只採認十年內不同,但已經來不及,事實上當初入學時也雄心勃勃,還想多學習體育內容,例如羽球等。不過北醫場地小、人又多,根本選不到課,而且老師們看我也是很尷尬
體育場,整修過。體適能測驗時跑1600M,我以六分整,完勝所有年輕人。
這裡就是我最常吃午餐的自助餐,也是北醫學餐生意最好一家。老板娘曾經稱呼過我老師、先生、甚至同學。
學餐入口
這間教室是我第一次上課的地方,新聞英語
很常走的天橋,連接圖書館和醫學大樓
校史館,來過幾次
聖誕節,北醫著名耶誕樹,念過北醫的應該都知道
晚上約了現在在北醫附醫執業的同學一起吃飯,了解一下醫院工作的秘辛,和之前新竹執業的同學一樣,兩家醫院新進藥師月薪水都不到五萬,很誇張,不是都號稱年薪百萬。
順道逛了一下新光三越
1220(五)
早上圖書館讀書,準備三十天後的考試。
本週認真跑了兩天,今天也跑休。下午兩點去游泳,交叉訓練。
蛙、捷、打水、划手、仰式打水、蝶腰(除捷式400M,其他兩百M)暖身就1400M
接下來的蝶式,一開始游的不錯,後段腰部動作跑掉,打水不佳,連帶影響換氣,手也快打不出水面,幸好還是能夠完成五十公尺(56秒)將近一個月沒游泳,本來擔心退步到無法完成,的確是退步一些,游完後喘度很高,不過至少能完成。
但就沒辦法做後面的混合三式了,改成50*4趟仰式,速度越來越快,最後一趟以65.7秒完成。
最後再衝一趟五十公尺自由式、划手50M,就到烤箱拉筋休息。
出烤箱後,看到女子蒸氣室,一位老阿嬤,將近昏迷被場地人員扶出來,但還能走,應該是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