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天大運動之後的隔天,0902,精神上雖感覺不錯,但實際體能上卻反映了真實年齡。
就是一種疲勞感。
所以當機立斷休息一天。讓身體恢復。
下午先去理髮,現在大約兩個月理一次,以前是一個月一次,頭髮生長速度變慢。
晚上試著規劃嘉明湖單攻,看起來路程比玉山長,但不像玉山有最後攻頂的陡坡。上次爬玉山約12小時來回,我看嘉明湖也差不多,抓13小時應該沒問題。
台北到池上的火車不少,池上也有租機車店,若是半夜啟登,也可先住在登山口的營地,看來真的可以訪當年爬玉山的兩天一夜,台北嘉明湖行。
唯一就是體能不比當年,
根據記錄,同樣的泳池,前年百公尺均速是213,去年是217,今年跑到220了,每年慢上三秒。這是有氧耐力部分。更別提爆發快跑,昨天就看出來。
這兩年運動量變少是原因之一,不過我看主因還是年齡,雄性激素大幅下降的結果。連我這種還算有運動量者都明顯變弱,那完全不運動者不更慘。還是基因決勝負?
0903
今天剛好颱風也來,天氣不穩定,陣風陣雨的。早上就先休息,傍晚再看看是否運動。
昨天睡覺時風很大,被吵醒兩三次。
一整天風雨不斷,雖然沒有颱風假,但完全沒出門。又休養了一天,儲備活力,預計明天跑一個LSD。
0904
昨晚睡覺時除了被風聲吵醒外,也被手肘疼痛驚醒,雙手手肘都痛,連戴無名指、小指酸麻。酸麻情況晴時前幾天就有出現,情況類似於五年前因病久臥在病床上,手保持彎曲睡眠而至,但只是酸麻,自認是老化或久未運動而肌肉萎縮。
今早痛醒後,立刻查網,原來可能是尺神經受到壓迫:
「肘隧道症候群主要就是在手掌無名指及小指側出現半邊手掌麻木、刺痛感,有時感覺會再往上延伸到手腕的部分。此外,有些人會合併有手肘或是手腕的疼痛感,嚴重的甚至會有手掌內側肌肉萎縮,變形像雞爪的形狀。
至於麻木、刺痛感持續的時間則視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症狀輕微時為一陣陣發生,但當症狀變嚴重時,就會變為持續性麻木或疼痛,更嚴重時,連手抓東西、寫字、扣紐扣等日常運動都會受到影響。」
我就想這兩天完全沒有做重訓,甚至完全沒運動,應該不會是運動傷害,深恐是否老化肌肉萎縮提早發生。找到可能原因後,心稍微定下來,應該是常側臥,且接近趴睡,難免壓到手臂。
疼痛當時,的確把手伸直有稍微改善疼痛。
「不過大部分人的肘隧道症候群會自己緩解,蔡孟翰醫師表示,若出現小指、無名指麻木且抓握力量下降的話,會建議就醫診斷、治療,一般來說醫師會給予消炎止痛藥,有些可以配合復健運動。
而對於症狀比較嚴重或是有腫瘤壓迫的病患,有些可以考慮開刀將壓迫的神經放鬆,也有助於緩解症狀,若日常生活中要預防肘隧道症候群,應注意避免手肘過度彎曲或長時間壓迫手肘。
而有些人睡覺時常習慣不由自主地彎曲手臂,可以使用護具或毛巾固定於伸直的姿勢,蔡孟翰醫師也分享簡單尺神經伸展的復健動作,幫助預防肘隧道症候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