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2020/11/21 阿拖馬。主辦單位大方送,分組禮品給大方,哩程大放送。總計44.5K左右,難怪邊跑邊覺得為何無法破四

 11/20(五)

今日為阿托馬賽前一天,所以不敢再動,充分休息。

即使有畢業校友回校,希望一起練習,但我也只好婉拒,一切為了明天。

根據RQ顯示,我目前跑力值應為44.7,馬拉松可以到332,也就是配速可到500,但因為太久沒有跑22k以上,我猜我有氧能力依此速度應該不足以撐完42K。

因此,明天應該會以510-520的速度來跑,目標是340左右跑完,這樣均速應該在512。

11/21(六)




昨晚很早就睡了,早上四點半鬧鐘叫醒,吃個米漢堡,收拾一下,五點四分從車庫出發。

走建國高架、民權東路,跨河後,直接接到環河路上,就近靠堤防停車,此時只有五點25分。

重陽橋這場地很常來,許多比賽都辦在這,包括以前每年必參加的三重馬,算是熟門熟路。

慢慢走到會場,廁所人很多,我只好找個隱蔽草叢處理。也因此準時趕上開跑。

今天老婆一起來跑半馬,比較晚出發,行李交給他。

我採用昨晚設定配速,以515來跑。

跑到3K時,自己的速度可以拉得更高,不過戒急用忍。嚴格照著配速來,因為有自知之明,兩週前以512速度跑,第20-21K會失速。這兩週實力應有進步,但還是不可能以五分內來跑。

在第一折返點,大約第70名。第二折返點,也就是起點,約55名。速度一直保持得很穩定。


但大約在第24k起,我就開始難以齁在配速內,當時手錶採用配速顯示,也就是只會顯示與規劃配速差距的時間,不會顯示里程,也不顯示總時間。所以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跑到幾公里了,只猜測是20多公里,而且隨著一直未能達到規劃配速,手錶畫面的顯示,會令人有負面情緒發生。
當下在28.75k時就決定停下來,重新設定手錶,改成以往慣用的時間顯示,這樣不僅可顯示里程,也會有心跳率,至於配速,可以用時間除以里程去推估。
改變手錶顯示時,也是我到達疲累之際,速度降到530,甚至在第8K開始(實際里程的35.75k),速度降到6分速。第三趟折返點排名在53左右。沿路上有許多21k跑者,所以我也不確定有把名次提升多少。

也由於前半段不知道跑了多少,所以在最後第四趟的回程時,心中一直心算,奇怪,以我的配速,縱使後面速度掉下來至6分速,應該還是可以在四小時內完成啊。


直到回到終點,老婆才說他的手錶記錄到22K,我拿到手機一看,果然我的兩段計時加起來,也在44.5K,在這種非預期情況下,多跑一些里程,其實也算達到我原先想要的LSD訓練。

更興奮的是,我居然第四趟追了十多位跑者,總排到40名,分組也有13。一問服務區,我居然可以上台拿獎盃,還要我去後面禮物區試穿鞋子,因為我會得兩雙鞋子作為紀念品。

居然十個月沒跑過22k以上的我,還可以拿到獎,除了主辦單位給獎大方外,當然這次比賽有做好配速是一主因,賽後看到其他跑友的心得,果然有好幾個太久沒比賽,太興奮而暴衝,因此後段無力。另外,先前的練習,雖沒做到跑30k的LSD,但連續數天的高強度跑步,也算是有累積到訓練量。同時賽前三天的徹底休息,也有幫助。

總成績雖在405,扣掉多的2k,應該有353左右。當然不是很理想,不過畢竟許久沒跑長途,加上暑假的手術,能有此成績,其實大大恢復我的信心。
也更知道配速重要性,之後的比賽,都得根據自身狀況,精確設定配速。
這場比賽教育意義高,提供了豐富經驗值。

跑完吃米粉、貢丸湯,沒聽到廣播上台領獎的聲音,因此缺乏上台受獎的照片,但獎盃和鞋子都有拿到。
老婆最近少練,輕鬆玩賽。

會後開車走重陽橋接環河道路,20分鐘便回到家。交通其實很便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