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冷,一定要跑,增加自己的經驗值。
另一場同日舉辦的馬拉松,獲得極地馬拉松稱號
賽前前一月跑量184K,包含西湖馬,長短快慢都有練,練習量還算夠。賽前幾天營養有顧到(肝醣超補),唯一問題是賽前幾天連續下雨,連續五天沒練,應該是練到前三天對我較適合。不過能破PB,還算達標,雖不是頂標的3小時18分。
前幾天天氣也冷,重點是一直下雨,沒辦法練習,躲在家裡,也算是賽前保養。電視新聞一直撥放有北極震盪的特殊氣象,也就是籠罩在北極的寒流,因某些複雜因素,溢出了北極圈,就在昨天晚上開始蔓延到台灣。
昨晚十點順利就寢(雖然下午睡了一個小時),不過兩點半就起床,本想可以睡到4點,最後還是決定起床準備。天氣果然很冷,不過室內還好,我吃了昨晚做的一個糙米大飯糰,喝了杯自磨自沖黑咖啡,慢斯調理的著裝,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因應冷天要跑在空曠的河堤,多準備了一個暖暖包,還有因應下雨,有準備了輕便雨衣。
所以我就穿著比賽衣服、輕便雨衣、高領厚T、背心、防風外套,褲子除壓縮褲外,也加了件運動長褲,不過倒是穿著拖鞋,怕雨水把跑鞋弄濕。
最後還穿了機車雨衣。
結果一出門就幾乎抖起來,去過很多次下雪的日本,坦白說這種感覺就是零度以下感覺,一股寒風刺骨,身體隨便就會抖動起來。
騎車更慘,手腳冷得要死,我騎沒兩下,就趕緊先到加油站,加油順便稍作休息。
幸好有準備了一個暖暖包,等紅燈時,趕緊拿出取暖,不過還是在寒風細雨中,顫抖地到了會場。
還是在台大醫院前停好車,換了鞋後,已經是4點50分,到會場邊排隊寄物邊脫下外套等。還到公園處小解後,5點10芬去排隊,由於人多,大家互相取暖,所以身體稍微動一下,就不會感覺冷。
5點半準時起跑,此時還有微雨,身上穿著雨衣,手上拿著暖暖包,跑起來倒是不覺得冷。
前兩K算是暖身,跑了10分30多秒,我的配速預定4分40秒每K,3K要跑14分。怪的是有時跑5分,有時跑4分半,這次路跑協會每K的標誌一定有誤差,誤差一定不小。
所以我雖帶著錶計時,但始終處在困惑中,不過跑了這麼多次,大致上也知道自己的配速狀況,以八分力跑差不多。
半馬是1小時38分53秒,均速每K是4分42秒,比台北馬慢一些,不過還在可接受範圍內。尤其今天天雨寒冷,這個速度算差不多。
20K時覺得微微有餓感,先吃了顆話梅糖,就這樣含在嘴巴,跑到28K左右,因為混吃香蕉,把糖吞了。
還是有餓感,所以在30K、35K各補了包BCAA。這個餓感從30K一直存在,但在適時補給下,倒不嚴重,我這次沒有吃大會的餅乾,總覺得下雨,餅乾會溼得很噁心,只吃了3-4段香蕉,今天冷天,補水需求少,常常可以過水站不停,不過我還是喝了一些,約在18K時,有在路邊找了廁所。
21-24K跑13分34'37(怎麼可能麼快)
24-27K跑14分54'41''(應該有沒這麼慢)
所以這次的分段計時沒有供未來參考的價值,不過後半程是有覺得腳痠了(本周練太少),且腳底應該長了血泡。
最後一公里,這次回終點的路和半年前跑的星光馬很像,同樣的我也是在最後幾K,藉著意志力和僅剩的體力,為著保住一定的成績而加速衝刺。
第39K跑完3小時8分2秒',當時還想完了,還有3.2K,要加上約16分,這樣會在324多完成,這次破不了PB了,不過後面里程標示又縮短了,加上感覺自己還有餘力,加速了起來,最後幾百公尺突然有破PB的機會,步頻加快了起來,100公尺還有大衝刺,一舉超越了3位。
最後就以3小時22分14秒破了PB,在今天這個有國際認證的比賽中,我再次證明自己可以參加波士頓馬拉松。
分組跑到35名,大型比賽最好一次吧。
總排名其實應該算在129,後面一對在18K後一直在我前前後後的老少配速搭檔,其中19歲這位淨成績比我好一些。
跑完,天氣也好了,雖冷但沒下雨,趕緊領了完跑禮和衣物換裝,腳上有大血泡,腿也很酸痛,衣物換了、鞋子脫了,有覺得舒適些。
到大會場喝了杯薑湯,還遇到導師班學生,算她厲害,昨天剛跑完學測,今天就來路跑21K。
大會還沒開始摸彩,那就走人了,今天不知是棄賽人多,還是10K組、21K組天冷不賴在會場,接駁車幾乎不用排隊就可上車。
回家前先到愛買買火鍋料,今天天冷,又有運動,應該有資格吃火鍋。
與參賽學生合影留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