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保健養生,我不想讓自己體重偏瘦,這代表肌肉量也會下降(一般人的簡單運動飲食模式不可能只減脂),將有礙老年時的活動力。
但體重若超過一定,儀態上也不好看,所以還是得控制體重。
2020,7.25,約73KG。因為年紀,體表脂肪頗高
正面看還是有些肌肉
我的運動量應該不算少,月跑量約150K左右,另外還有游泳、重訓
項目比例不一定,早年(指工作開始後)游泳為主,近十年逐漸轉成跑步為主,期間參加鐵人賽,有練單車。
在運動之後,常伴隨著飢餓,秉持修補概念,常常放膽去大吃,也使得體重雖不致上升,但也難下降。
2019-2020這一年隨著年紀變大,賀爾蒙和代謝降低、冬季食量增加現象直接反應到體重,即使有運動(不過比率也有少些),體重還是上升,甚至曾出現76KG的十年高點。
所幸,今年夏天,天氣炎熱,食慾降低,天時的助益下,搭配持續運動,順利降 下體重
開始出現71字頭的體重。
此時鏡子中的我,雖然腹中脂肪未消,但臉明顯消瘦起來,眼睛也大了起來,感覺有精神多了。
看來我的體重應該就要落在71KG左右。
方法
一、測量體重
必須在固定時間,早上起床後吃完早餐,尿便解脫完後,是我的標準體重測量時間。
二、飲食調控
1、不須要特別去計算熱量,只要有基礎的熱量概念,如脂肪能量高,青菜熱量低。就好
2、那要如何控制食量: 借助體重機,飯前測量、飯後測量,兩者相減,便是你增加的體重的最大值。(如果吃了兩公斤的午餐,體重最多增加兩公斤)
3、為何是最大值:因為身體會代謝掉,在沒有運動情況下,也有一定程度的代謝,後者因人而異。
4、可以觀察幾次兩餐間體重的變化,來推算可以吃多少重量的食物。例如午餐後和晚餐前間,體重可以下降500公克,那晚餐可以吃500公克左右。
5、當然還要看食物種類,晚餐以青菜類多,晚餐可吃多一些重量,晚餐梅花肉、五花肉多,那就吃少一些,不要超過500公克。
6、睡前量體重,搭配起床的重量,兩者差異可以推出晚上睡覺時,代謝多少熱量、流失多少水分(尿、這也會帶出你體內鹽分,減少水分累積體內),兩者相加,就是睡前、後減輕的體重。
三、運動
流汗運動,會明顯地降下你的體重,不過這絕大多屬於脫水。若運動完體重減少一公斤,且汗流很多,那就先喝接近一公斤的水再說,如果運動量大(對我而言是跑20K以上,或高速的12K)
可能也會餓,進食無妨,不過也搭配體重機,控制一下不要攝食到超過原體重太多(超過一些無妨,因為身體修補,會比原來平常的生活消耗更多熱量。但超過太多(指進食後測量體重,體重機顯示比之前高很多),你就會發現為何運動之後不能減肥,甚至增胖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