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台北馬跑後十天.游泳有助於消除臉部浮腫.跑馬前必須有連續四小時的有氧運動

十天前台北馬已不算令人失望的成績跑完, 第二天身體不酸不痛,和上次萬金石跑後感覺差很多 而且後來的幾天很有精神,就和以前跑很大時差不多 所以,適度緊繃但不超過的運動量對身體健康和活力是有幫助的 雖然不酸不痛,但為了避免身體受傷.就連休兩天. 週三才在雨中穿阿托以七分速小跑數K
週四上到五點多,再度休息一天 週五睽違三個月時間,第一度下水游泳,游不太動,不過還是將近兩千,今天去的時間剛好是老人免費時間,人有點多,下次要避開這時間.直到我自己也六十五歲可以免費進場時. 
週六休一天 
週日1226
天氣很冷,下點雨.早上還是出去跑一趟,路線往木柵去,速度快不了,不過就是當作有氧打底練習.

 
週一高三段考,中午時間上學前先去游泳完第二趟,果然人少多了.其實游泳練習時間,連續游個兩千多公尺,加上拉筋,不過一小時多,比跑步花的時間少得多.
 週二1228
跑完台北馬已經九天了,可以開始渣打馬練習了.
今天原本預計要跑進五分20秒,不過跑出去沒多久,遇見學校退休的生物老師在河堤行走,就停下來和他聊了一下,原來是每週三天回學校兼課,都從中和來回學校走一趟,全程10K以上,花兩小時.這也不錯,身心健康.不過我比較沒這耐心,還是用跑的.
前面路段都有在520,但後面有認真跑,速度也只在540,甚至六分速,看來筋骨尚未復原,不過整段跑起來算輕鬆,不喘.

 


本週運動感想,
兩次的游泳把我臉部浮腫(疫情以來戴口罩後特別明顯,導致眼袋爆出)現象大幅消除,
有點回覆到去年以前狀況,以後必須每週安排一次游泳.

馬拉松的訓練,必須要有四小時長時間的連續運動,跑步當然好,但不一定是跑步,主要是讓身體糖份代謝,可以有四小時的激烈運轉練習,然後額外再加練速度,不需要跑間歇,太令人反感,也太容易受傷,只要跑法特雷可跑或節奏跑即可.速度比比賽配速快些,例如這次台北馬練的法特雷克,快的在405-410.四公里長間歇在420-435
下次目標在330內,就把上次練習配速再少幾秒做做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