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2021台北馬 3:34:33 穩定配速,比去年進步

歷年第17佳
3000m4000m5000m6000m7000m8000m9000m
全馬記錄
賽前一月里程3小時半內12次
1渣打馬2016105/01243:22'14''台北馬3
2冬山馬2015104/11293:24'06''渣打馬2
3台北馬2015104/12203:24'59''萬金馬2
4台北馬2016105/12183:27'07''160.595冬山馬2
5渣打馬2015104/02083:28'07''高樹馬1
6高樹馬2017106/01153:28'09''120.045桃園馬1
7萬金馬2016105/03203:28'12''143.29
8台北馬2017106/12173:28'37''198.395
9國道馬2018107/03113:28'43''164.1
10桃園馬2015104/01113:29'19''
11萬金馬2015104/03223:29'33''
12冬山馬2013102/12013:29'42''
13富邦馬2014103/12213:31'26''
14高樹馬2014103/01053:32'00''
15渣打馬2018107/01283:32'12''199.7
渣打馬2020109/01/103:34:19161.14
台北馬2021109/12/193:34:33
台北馬2020109/12/203:35:05
國道馬2015104/03153:35'50''
渣打馬2017106/02123:36'20''81.995
萬金馬2013102/03033:36'30"
萬金馬2019108/03173:38'41"
三重馬2016105/04103:38'47''110.595
大阪馬2014103/10263:38'53''
一年一度馬拉松盛事,參加人數最多,實力最堅強的台北馬在1219舉行.除了2018那年生病休養沒參加外,已經是第14次參加,第13度全馬賽.
一定要參加,離家近,又是標級競賽,又可與全台跑者以跑會友,再來也要延續參賽紀錄.就算是自己完成百馬以後會降低全馬參賽頻率,台北馬和渣打馬的全馬還是不會放棄.

這一年來因為奮鬥目標轉變,跑步已不像以往那麼的重要,所以練起來不算以往賣力,尤其又遇到疫情,訓練強度量更是大減,不像去年還有去山貓團練,訓練維持一定強度.整個二月到十月都是帶著耳機慢慢跑,一直到十一月起為了萬金石,也因為天氣漸涼,才開始有跑一些訓練.

加上上個月在萬金石的跑爆,這次設定目標也保守一些,出發前是設在340.

跑前心態保守,賽前一週跑量大減,不像以往連兩週跑全馬,前一天加強肝醣,比賽當天準備糖膠補給,配速穩定,前段穩,中段忍,最後五K認真衝,把餘力用完.結果居然比去年成績還好,去年可是練得很紮實,事實證明,跑前和跑時戰略,比純苦練重要.

早上四點四十分起床,喝杯前晚準備的咖啡,微波一個饅頭,上完廁所後,帶著一個燕麥棒,五點二十分出發,大約五點半就到國父紀念館,現在因為起終點不同,機車再也不能停放在基隆路上,所以停在光復南路國父紀念館,離起終點都只有1.5公里左右.去年是騎UBIKE過去,回程搭捷運,但一則騎過去太累(去年跑不好可能原因之一,提早用掉肝醣),二則回程走到捷運站的路程也不近,三則騎機車較有自由移動度.

今年和去年的佈置相同,全馬寄物從松高路過去較方便,去年從信義路過去要先通過會場,人多且要過兩次體溫檢測.

約六點初,進入C區,先緩跑熱身,再至起跑區就位,此時溫度顯示14-15度,不過因為在人群裡,加上濕度不高,不會冷.去年溼度較大,稍微冷些.

一開始塞在人群中,速度不太,當作暖身,第一K531,隨後速度加快,但始終提醒自己速度放慢些,即使被人超車,以往常常就失去節奏跟上去,今年有做到「穩」一字.前11K基本上都在455-500的理想配速.第15K時雖為飢餓,但吃一個能量膠,提前預備.


第15K應該是剛翻過中山橋,跑去上了廁所,此K有上橋和尿尿,所以花了549,其他也差不多維持在500內,第21K也是因為上堤頂大道,上坡花較多時間,而在513.

上個月跑萬金石,在21K後就失速,因此我也擔心這次會不會如此.這段也在高架橋上,猶記得去年和一眾跑友在此形成集團,抵禦強風.不過今天倒還好,沒有什麼大風.此時太陽早已出來,幸好因為路線關係,幾乎都能跑在建築物或是隔音牆的陰影下,基本上全程不太受日照.
補給:在第25K時,微微飢餓,把最後一包能量膠也吃了.全程在水站只喝運動飲料汗水,香蕉吃了三小段,除此之外沒有補給任何食物.
第27K時下橋,速度加到444,去年在此處,開始感受到體力不繼,而無法維持原有配速,這次感受還好,不過28k後,速度的確也有放慢些.

後來還有兩處感到略略肚餓,好像分別在32和35K時,一處得到民生慢跑的私補:有咖啡因的能量飲料,一處正要快餓時,在補給站得到一罐蕃茄飲料.
38K左右離開河堤,進入市區,去年在此正式爆掉,抽筋、跑跑走走,原本330的手到擒來變得爆掉.這次倒沒有如此,雖然開始需要用到意志力,但身體狀況OK,也和去年截然相反的不斷在超越其他跑友.

最後兩K在南京東路上,用出馬拉松策略終曲:快,把所有餘力用掉,也開始感到痛苦,大腿也終於出現一次抽筋訊號(意思是在這樣搞個兩K,就要大抽筋了),不過終點已經不到兩K,最後進入跑道時,我還能大衝刺,也使得最後1.195K,速度在五分內.

成績算滿意的,至少比去年好,也得到了下一次免抽籤資格.不論配速、補給、賽前戰術都有做到位,天氣也很配合.不過台北馬這幾年成績進步很快,我這個成績,早年是五百名左右,現在已是一千四百名,這還是沒有包括國外參賽選手.

期中考算及格,接下來是渣打馬的期末考了,不要受傷,穩穩練,及格標準會是330內.
台北田徑場的完賽場地,明顯比市政府好太多
今年應該沒拉到廠商,贈品不若以往豐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