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台北馬跑後十天.游泳有助於消除臉部浮腫.跑馬前必須有連續四小時的有氧運動

十天前台北馬已不算令人失望的成績跑完, 第二天身體不酸不痛,和上次萬金石跑後感覺差很多 而且後來的幾天很有精神,就和以前跑很大時差不多 所以,適度緊繃但不超過的運動量對身體健康和活力是有幫助的 雖然不酸不痛,但為了避免身體受傷.就連休兩天. 週三才在雨中穿阿托以七分速小跑數K
週四上到五點多,再度休息一天 週五睽違三個月時間,第一度下水游泳,游不太動,不過還是將近兩千,今天去的時間剛好是老人免費時間,人有點多,下次要避開這時間.直到我自己也六十五歲可以免費進場時. 
週六休一天 
週日1226
天氣很冷,下點雨.早上還是出去跑一趟,路線往木柵去,速度快不了,不過就是當作有氧打底練習.

 
週一高三段考,中午時間上學前先去游泳完第二趟,果然人少多了.其實游泳練習時間,連續游個兩千多公尺,加上拉筋,不過一小時多,比跑步花的時間少得多.
 週二1228
跑完台北馬已經九天了,可以開始渣打馬練習了.
今天原本預計要跑進五分20秒,不過跑出去沒多久,遇見學校退休的生物老師在河堤行走,就停下來和他聊了一下,原來是每週三天回學校兼課,都從中和來回學校走一趟,全程10K以上,花兩小時.這也不錯,身心健康.不過我比較沒這耐心,還是用跑的.
前面路段都有在520,但後面有認真跑,速度也只在540,甚至六分速,看來筋骨尚未復原,不過整段跑起來算輕鬆,不喘.

 


本週運動感想,
兩次的游泳把我臉部浮腫(疫情以來戴口罩後特別明顯,導致眼袋爆出)現象大幅消除,
有點回覆到去年以前狀況,以後必須每週安排一次游泳.

馬拉松的訓練,必須要有四小時長時間的連續運動,跑步當然好,但不一定是跑步,主要是讓身體糖份代謝,可以有四小時的激烈運轉練習,然後額外再加練速度,不需要跑間歇,太令人反感,也太容易受傷,只要跑法特雷可跑或節奏跑即可.速度比比賽配速快些,例如這次台北馬練的法特雷克,快的在405-410.四公里長間歇在420-435
下次目標在330內,就把上次練習配速再少幾秒做做看.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2021台北馬 3:34:33 穩定配速,比去年進步

歷年第17佳
3000m4000m5000m6000m7000m8000m9000m
全馬記錄
賽前一月里程3小時半內12次
1渣打馬2016105/01243:22'14''台北馬3
2冬山馬2015104/11293:24'06''渣打馬2
3台北馬2015104/12203:24'59''萬金馬2
4台北馬2016105/12183:27'07''160.595冬山馬2
5渣打馬2015104/02083:28'07''高樹馬1
6高樹馬2017106/01153:28'09''120.045桃園馬1
7萬金馬2016105/03203:28'12''143.29
8台北馬2017106/12173:28'37''198.395
9國道馬2018107/03113:28'43''164.1
10桃園馬2015104/01113:29'19''
11萬金馬2015104/03223:29'33''
12冬山馬2013102/12013:29'42''
13富邦馬2014103/12213:31'26''
14高樹馬2014103/01053:32'00''
15渣打馬2018107/01283:32'12''199.7
渣打馬2020109/01/103:34:19161.14
台北馬2021109/12/193:34:33
台北馬2020109/12/203:35:05
國道馬2015104/03153:35'50''
渣打馬2017106/02123:36'20''81.995
萬金馬2013102/03033:36'30"
萬金馬2019108/03173:38'41"
三重馬2016105/04103:38'47''110.595
大阪馬2014103/10263:38'53''
一年一度馬拉松盛事,參加人數最多,實力最堅強的台北馬在1219舉行.除了2018那年生病休養沒參加外,已經是第14次參加,第13度全馬賽.
一定要參加,離家近,又是標級競賽,又可與全台跑者以跑會友,再來也要延續參賽紀錄.就算是自己完成百馬以後會降低全馬參賽頻率,台北馬和渣打馬的全馬還是不會放棄.

這一年來因為奮鬥目標轉變,跑步已不像以往那麼的重要,所以練起來不算以往賣力,尤其又遇到疫情,訓練強度量更是大減,不像去年還有去山貓團練,訓練維持一定強度.整個二月到十月都是帶著耳機慢慢跑,一直到十一月起為了萬金石,也因為天氣漸涼,才開始有跑一些訓練.

加上上個月在萬金石的跑爆,這次設定目標也保守一些,出發前是設在340.

跑前心態保守,賽前一週跑量大減,不像以往連兩週跑全馬,前一天加強肝醣,比賽當天準備糖膠補給,配速穩定,前段穩,中段忍,最後五K認真衝,把餘力用完.結果居然比去年成績還好,去年可是練得很紮實,事實證明,跑前和跑時戰略,比純苦練重要.

早上四點四十分起床,喝杯前晚準備的咖啡,微波一個饅頭,上完廁所後,帶著一個燕麥棒,五點二十分出發,大約五點半就到國父紀念館,現在因為起終點不同,機車再也不能停放在基隆路上,所以停在光復南路國父紀念館,離起終點都只有1.5公里左右.去年是騎UBIKE過去,回程搭捷運,但一則騎過去太累(去年跑不好可能原因之一,提早用掉肝醣),二則回程走到捷運站的路程也不近,三則騎機車較有自由移動度.

今年和去年的佈置相同,全馬寄物從松高路過去較方便,去年從信義路過去要先通過會場,人多且要過兩次體溫檢測.

約六點初,進入C區,先緩跑熱身,再至起跑區就位,此時溫度顯示14-15度,不過因為在人群裡,加上濕度不高,不會冷.去年溼度較大,稍微冷些.

一開始塞在人群中,速度不太,當作暖身,第一K531,隨後速度加快,但始終提醒自己速度放慢些,即使被人超車,以往常常就失去節奏跟上去,今年有做到「穩」一字.前11K基本上都在455-500的理想配速.第15K時雖為飢餓,但吃一個能量膠,提前預備.


第15K應該是剛翻過中山橋,跑去上了廁所,此K有上橋和尿尿,所以花了549,其他也差不多維持在500內,第21K也是因為上堤頂大道,上坡花較多時間,而在513.

上個月跑萬金石,在21K後就失速,因此我也擔心這次會不會如此.這段也在高架橋上,猶記得去年和一眾跑友在此形成集團,抵禦強風.不過今天倒還好,沒有什麼大風.此時太陽早已出來,幸好因為路線關係,幾乎都能跑在建築物或是隔音牆的陰影下,基本上全程不太受日照.
補給:在第25K時,微微飢餓,把最後一包能量膠也吃了.全程在水站只喝運動飲料汗水,香蕉吃了三小段,除此之外沒有補給任何食物.
第27K時下橋,速度加到444,去年在此處,開始感受到體力不繼,而無法維持原有配速,這次感受還好,不過28k後,速度的確也有放慢些.

後來還有兩處感到略略肚餓,好像分別在32和35K時,一處得到民生慢跑的私補:有咖啡因的能量飲料,一處正要快餓時,在補給站得到一罐蕃茄飲料.
38K左右離開河堤,進入市區,去年在此正式爆掉,抽筋、跑跑走走,原本330的手到擒來變得爆掉.這次倒沒有如此,雖然開始需要用到意志力,但身體狀況OK,也和去年截然相反的不斷在超越其他跑友.

最後兩K在南京東路上,用出馬拉松策略終曲:快,把所有餘力用掉,也開始感到痛苦,大腿也終於出現一次抽筋訊號(意思是在這樣搞個兩K,就要大抽筋了),不過終點已經不到兩K,最後進入跑道時,我還能大衝刺,也使得最後1.195K,速度在五分內.

成績算滿意的,至少比去年好,也得到了下一次免抽籤資格.不論配速、補給、賽前戰術都有做到位,天氣也很配合.不過台北馬這幾年成績進步很快,我這個成績,早年是五百名左右,現在已是一千四百名,這還是沒有包括國外參賽選手.

期中考算及格,接下來是渣打馬的期末考了,不要受傷,穩穩練,及格標準會是330內.
台北田徑場的完賽場地,明顯比市政府好太多
今年應該沒拉到廠商,贈品不若以往豐富.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20211215新北市五K,1216領物資


 

週二練完,週三再跑一趟就要休養,準備週日比賽了.

晚餐速速吃完,七點騎UBIKE去新莊田徑場,就在一個月前,因為腳傷,到達現場報到後試跑,覺得不對勁而棄賽,一個月後,又再來挑戰.



去程較快,五十分鐘出頭便到田徑場,報到後,先熱身三K.

今天的目標不求PB,也不求比去年同時期快(20分50秒),只要跟著22分配速員跑,1K的配速會在424,一年前是小CASE,不過真的很久沒有連續跑這速度了.疫情、受傷、心態都是影響因子.

整段都算OK,後期略略有點吃緊,不過不算太痛苦.我跑在第二跑道上,所以配速上,應該快於424,感謝這天配速員速度非常穩定,我大概都是在彎道時吃緊,直道時寬鬆(因為配速員在第一跑道),最後一百公尺,才向配速員說聲謝謝,超車最後衝一下.也因為還能衝刺,所以前段應該不算用盡全力.

官方紀錄是跑了21分51秒,均速422

但實際上,因為是跑在第二跑道的關係,距離較長:5.17K,均速也較快:414,這樣5k其實只有21分16秒,和最近幾年最佳紀錄20:50比較起來,沒有差很多.

均速的和配速列車一起前進時,心裡頭興奮又感慨,興奮的是跑步的感覺,感概的是要好好照顧身體,不要輕易受傷,受傷就沒辦法享受這跑步的感覺了.

今日的運動量不算小,從七點到十點半回到家,三個半小時,算是一個馬拉松的時間了.照片中還少一次回程的自行車時間.回家後,肚子很餓,為避免損及肌肉,還吃了泡麵當宵夜,也很久沒吃宵夜了.


感謝在場攝影師,提供了以下清晰跑步實況(太清晰了,肌肉鬆弛狀況都被記錄下來了)

在第二跑道,跟著本組配速團前進



這張獨照拍得不容易,因為我是在團隊中第二排,感謝攝影師技術高超








1216(四)
本次台北馬的物資改在世貿領取,這樣騎機車較方便,四點多下課後,整理一下便騎車過去.雖然車子還是要停在三興公園附近,再走600公尺過去.
和往年的花博會場比起來,這次的場地小得太多了,在場內感到很擁擠,雖然是雖然較近市區,但花博用淡水線可直達,反而對我較方便,


因為人太多(其實是場地太小感到人多),之前都有參加的抽獎,今年就算了,就稍微逛一下,領一些贈品,也吃了一碗曾拌麵米粉,就草草回家,也沒購置新貨,如果場地大些,前幾次,包括一個月前的萬金石,我都或多或少有買一些跑步用品,逛起來也愜意多了.

回家時,體會到了下班時基隆路的盛況,以往大學時去家教,或剛回台北的工作,都須通勤上下班,自從到萬芳,買房在附近,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上下班塞車感.真是辛苦啊.不過人都有適應性,如果真要通勤上下班,一個月內也會習慣.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20211214台北馬賽前最後第二次練習

 昨天(1213週一)下著雨,但因為週日全休沒跑,所以早上冒雨跑一點.雨不小,以七分速慢慢跑,小跑5K就打著,回家洗澡更衣午餐,下午四節課.



今天(1214)天氣非常好,標準台北冬天適宜跑步的天氣,沒有太陽沒有雨,天氣微冷風不大.

本來打算要練一個大的,五次的(4K間歇,中間緩衝1K),若加上熱身,這一趟下來可以跑到28K,但因為拖拖拉拉,四點半才跑出去,待會還要煮晚餐,時間不太夠,就更換另一課表,5k+1.6K,兩趟.其實合計起來不過13.2k,全段高速也可以,幾年前常常跑(應該是六年前未當行政之前),這一年沒練太多,可能跑不了.就試看看.

今天只要求在五分速內,跑完為主,連恢復時間也盡量維持一定速度.

由於師大分部今天有田徑隊在練習,所以常常內、外道彎來彎去,來閃避他們的練習用道.跑到後面,有位在休息的大學生,還向我喊了聲:「阿北加油」,哎,我實在還不能接受這個稱呼啊,不過這一兩年來,陸續已經聽到這些尊稱了.看看網誌,從2008寫到現在,已經也有13年了,從帥哥加油,跑到大哥加油、再跑到阿北加油,再過幾年會不會來個阿公加油.
雖然難以接受,不過已是事實啦.當時開這個日誌,署名就是「破銅老鐵人與歲月的奮戰」,早已預見這網誌的寫實撰寫方向.也不用管別人看法,自己心態最重要,認為自己年輕就年輕,認為自己有錢就是有錢,沒法也不用和別人比.

白天在圖書館坐太久,下背部開始緊繃,跑步時還好,反而停下來、坐著會痛,先前用屈體前彎解決,今天也做了不少,不過效果還未出現,先貼一塊沙龍巴士保養一下.

今天雖只有15.77k,但也算是台北馬賽前的大練習,明天也要去新莊比5K,就是上個月受傷棄賽那場,看起來明天可以去練一下乳酸閾值.不敢說破紀錄,能在時限內完賽就好.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20211210-11連跑兩天

 1209(四)照原定計畫休息一天.手機有預定下午兩點要報名新北市五千賽,一時有學生來討論面試事宜,所以忘掉,第二天想起時,又只剩22分限時的E組,現在有點擔心會跑不進去.畢竟今年應該是十年來最弱的一年.

1210(五)晚上妹參加學校戶外管樂表演,要去助陣加油,因此沒時間跑太多,就改用一個簡單課表.本來想慢跑個30分鐘,但覺得如此練習力道不足,因此就用30秒快30秒慢的強化短間歇.20趟,因為快跑不長,所以大約都能跑進四分速整左右.

跑完趕緊回去洗澡,騎車到公園,在等待演出的同時,拉筋緩和.

1211(六)

今天要跑大一些,不過下午在圖書館待太久,五點多才起跑,課表由原本四公里長間歇五趟,改成1公里10趟,中間緩和400m,最後兩趟合併成2.8K.

加暖身,合計跑了16.3K,均速在524,但我想訓練量比單純慢跑16.3K大多了.

大致上速度維持在435內

第9-10趟,中間不緩和,連續跑2.8k,第1.4K後,齁不住,跑出435外.

這次練習時,有時會突然感受到腰間刺痛,猜想是腰部骨刺發作,骨刺是不可逆的疾病,除非做手術,平時或許可用肌肉力量去撐,但負荷大的運動應會撐不住,而痛起來.
我可能沒辦法來跑全馬到九十歲了,身體素質不夠好.
現在的目標,是完成百馬後,改玩半馬賽,百馬後的全馬,則不再要求速度,四小時半輕鬆跑LSD就好.而且會減少參加.
同時撞擊力道較大的陸上運動比例要減低,百馬完成後將以游泳為主.
目前八十一馬,明年三月前可再拿三馬,預計55歲(三年後)可完成百馬,
就像是35歲後大幅減少籃球等易受傷的爆發力運動,五十多歲以後要增加可練肌力,又不傷脊椎的游泳活動.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20211208連跑第二天

 半個月前萬金石馬的慘況,讓我壓力山大,台北馬人更多了,千萬不要重蹈覆轍.解決之道很簡單,就是多練習,打破懶念,提升身體素質.

白天到社區圖書館待了一天,下午五點多回家蒸了粽子,炒了菜,煮了湯,晚餐準備好,就往師大分部去.明天下午要連上四節課,跑的機率應該不高,今天務必練練.

昨天跑了LSD,今天練速度,課表示前幾天就設定好的法特雷克跑,但我有重新編輯過,把原本十次改成15次循環,首先熱身15分鐘,接著2分鐘快跑,1分鐘慢跑.跑15次.

第一趟速度壓制下來,戒急用忍,避免受傷,之後大約都跑在420內,看起來是比上次跑同一課表進步些,也應該要進步了.






訓練指數只有20.6,跑太短的關係吧.

這次15 cycles,跑的時候,心裡面用42公里去除,也就是一個循環算他2.8K
這樣跑完第12趟就相當於全馬的32K,今天跑起來還真的有這種感覺,第13趟起有感受到壓力.
不過後來看數據,其實最後兩趟速度還不慢,所以純粹是心理因素.
週六會再練一次同一課表,不過可能要增加份量,提高到至少20 cycles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20211207跑30k

 週六跑完間歇,週日天雨,剛好也休息一天.做一點深蹲、室內健身.

原本照目前跑一休一的狀態,週一應該要跑起來來了,不過早上去COSTCO,下午四節課,放學回家時,又下起雨來,所以又被迫休息一天.OK,不要太急,畢竟現在還在初傷癒階段.

週二就一定要跑了,剛好天氣也不錯,沒有太陽,冷涼.剛好可以來練一點長距離.

路線設定在碧潭、光復橋來回.這樣會有30K,相當於跑到關渡了.

速度刻意壓制,以超輕鬆速度練關節長時間負荷.

一路上基本都能維持在530出頭,除了上下橋、還有在馬場町補給時例外

不過大約26k後,就維持不了,到達六分速,倒不是血糖不足等問題,純粹就是肌力不足.

但至少都能維持跑動,比起兩週前的萬金石好太多,當然兩個其實不能相比,畢竟上次明顯受傷、天氣又爆熱.

其實一開始跑的時候,即使不喘不累,心跳率居然到160,一開始嚇我一跳,不過現在想想,應該是手錶出了問題吧.訓練指數居然有44.9,比上次跑間歇還多

前十一K碧潭來回,除了第八K上下碧潭橋,速度放慢,其他基本都在530出頭.

第九K到第22k跑在永和端,從碧潭至光復橋.速度穩定,河堤有非常多人在慢跑,季節對了,賽季也到了.

從光復橋回家8k,速度慢了一黨次,也是因為太久沒有跑超過22k以上,雖然兩週前跑過全馬,但那次在22k後基本上跑跑停停.另外口渴的問題應有影響,整路上雖有自動販賣機,但新北市端較落伍,只能投硬幣,而我身上只有大鈔和UU卡,一直要到第26k馬場町才有可以使用UU卡的販賣機.狂喝一罐沙士後,身體舒服一些,不過速度還是上不來,直到最後三百公尺,有要求自己加速.

好現象是,跟腱和腓腸肌都沒有疼痛跡象,膝蓋有一點微痛感,但應該不是受傷,而是疲勞.

週四一樣有四節課,看來是跑不了,所以明天務必也要跑一下,若跑不了間歇,就跑跑法特雷克.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20211204跑17k

 週四跑完17k,腳又略有不適,現在處在這微妙期間,不練腳會好,但兩週後的台北馬又要再爆一次,練的強度若高,腳一定會受傷,不過如果能抓到瀕臨受傷的臨界線內加緊練習,如此可以避免傷勢惡化,也會有一定成績,至少目標在350內吧

週五因應傷勢,休跑一天,改成肌力訓練,一晃眼好像一兩個月沒做了,難怪現在上半身沒肌肉,下半身易受傷.練一下,不過短短20多分鐘,包括啞鈴深蹲100(分三次),覺得身材精實一些.

1204週六早上一早就到圖書館,中午隨便燒臘飯,下午三點多開始出發練習,今天目標是一公里間歇,原本是設定在週五要跑的課表.

天氣非常好,有點小冬陽,但氣溫冷涼,也是一個適合跑步的天氣,今天到師大分部田徑場,跑間歇最適合地點.

一公里快跑後接400公尺慢跑,其實就是法特雷克跑(時間為準)的距離版,應該這麼說,因為腳傷,快的部分不敢太快,所以跑起來就跟法特雷克跑感受差不多.

身體會說話,如果均速在430,是可以有點小壓力的順暢完成,如果要提高壓力,把速度拉到420,這時腳就會痛.嘗試了一次後就不敢了.因為速度拉快,腳掌著地時的著地面積會縮小,也就是前腳掌著地而已,此時腓腸肌便會需要更出力,使得腓腸肌和阿基斯間的舊傷勢處感受更多壓力.

幸好把速度放慢一些,疼痛感就消除,暫時就用這個速度來練,把相關肌肉肌力練出來.

雖然練習的方式不同,但和週四一樣,花90多分鐘跑了17k,就練習效果而言,應該是今天較佳.

其實就年初參加5k賽的紀錄,應該是可以用410左右的速度跑完5k,但現在用420就很喘.

一開始特意壓制速度,避免受傷,也見到成效,沒受傷且後來速度漸漸提升.

最後兩回,全部用快的,連跑2.8k速度維持在434,以前用這個均速,可以跑12k

保持不要受傷,持續練一休一,相信台北馬跑入345應該做得到.



20211202對稱日跑17k

 昨日因為腳踝傷勢,休養一天,幸好只是小傷,今天就好多了.

反而昨天也出現腰部疼痛問題,我真是易受傷疼痛體質,幸好當年沒走體育路線,不然鐵定混不下去.

腰痛狀況應該坐太久所致,加上最近幾次跑完步,都偷懶沒有拉筋,尤其沒做體前彎,更是腰痛首因.

因為先前有過類似狀況,做幾次體前彎之後,有所緩解,這兩天也不例外,每幾小時就做一次體前彎,果然腰痛沒有惡化.

今天20211202是世界對稱日,因為日期正反寫都一樣,本沒注意到,新聞報出來才知道.

早上八點就去師大圖書館,社區圖書館每月第一個週四沒開,唸到一點才回家,有目標後,讀書效率較佳.

四點跑出去,本來用既定課表,心跳率I區跑120分鐘,但這I區實在很難維持,動不動心跳到130就超標,手錶直直響,所以後來乾脆關掉,自己跑自己的,而且時間也不太夠,預計只能跑90-100分鐘.

天氣實在涼爽好跑,只可惜身體有傷,千萬不要太嗨,一跑快又要受傷,

最後就以均速538(和週二一樣)跑完17K,心跳在137,是很輕鬆的跑步,這種速度跑42k,在這種天氣應該是很容易.最重要的是兩腳和腰部的傷勢都沒發作,至少沒疼痛,這非常好,能夠完成訓練,也沒傷痛.


從後半程速度和前半程差不多,可知這真的屬於輕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