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2020/12/20 台北馬賽事報導。賽前一週:1217游泳,1218跑10k。 當天:3:35:05,一直到38k都還有330內希望

 明天就是大多數台灣跑友關注的台北馬了,這是全台的最大馬拉松,單單全馬就有一萬人參加。

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期末考。

對我而言,明年初的渣打馬才是本年度跑季的期末考,人較少,天氣更冷涼,成績可以更好。

台北馬算是階段性的檢視。

所以這次也沒打算破PB。只希望能夠穩定的配速,並在330內完成。

為達此目的,這次將穩定配在455,扣除補給時間,有機會達成。

上週跑完很耗元神的苗栗馬,之後連續休息了好幾天,一方面也是因為天雨,一方面則是保養生息。

直到週四放晴,也剛好輪到我游泳的日子。小游了200m蛙+1800m捷。後者速度217,肩膀的影響尚未解除。

週五微雨,但一週不跑步,可能有礙週日的比賽,所以到河堤以六分半速慢慢跑,順便檢視一下身體狀況。

跑時覺得腳有點邁不開,速度也快不了,本來只想跑六七K,不過感覺還可以,最後跑10k,到後段加到最高速,也只有五分整。而且覺得右大腿和左臀肌,有些僵硬疼痛感。

晚上入寢前,就用按摩槍多打了幾下,希望週日順利完成目標。

12/20比賽當天



昨晚十一點就睡了,早上四點起床,這麼早起床的原因,是要送媽姐二人到小巨蛋,今天是兩位馬拉松志工新體驗。

四點二十多分出發,十二分鐘就到小巨蛋,接著我開車回家,換乘UBIKE騎去市政府。這次比賽首次開賽、結束不同場地,所以就不騎車去市政府,免得到時還要回市政府牽車。

五點二十分就到了比賽場地,微微下雨,入場前先到地下停車場順利不排隊上了大號。接著去寄物,這次比賽應該最大缺點是寄物(不過每一年台北馬的寄物動線都是問題),尤其今年有防疫關卡,因此從南邊進場已經檢疫過的一堆人要從會場內穿越關卡到會場外寄物,之後又要穿越關卡和未檢疫者一起排隊回到會場,造成該處關卡大塞車。其實只要開一個路口,只出不進就可解決。

其實路口另一角也可進出,但大家在天昏地暗時,也注意不了。我倒是馬場老經驗,除了會找廁所,也很快注意到可以走另一頭,因此回來時沒塞車。

大約五點五十分就進入C區等待,此時氣溫只有14-15度,又吹風漂微雨,我的帽子忘了從寄物袋取出,幸好排位的人很多,有群體防風保暖的功效。

足足在場內罰站了四十分鐘,才起跑,這次果然有國際大賽風貌,會場沒有主持人和音樂聒噪之聲,很像幾年前跑大阪馬的感覺,只是跑者間交談聲大和大阪馬的一片肅然不同。

起跑了,一開始人群中打轉,但大家速度都不慢,所以很快就進入巡航速度。

這次原本配速在455,配合周遭速度,我大概都跑在450。且過補給站都不停留的抓水。



第12k和22k左右分別含了一顆話梅糖,速度上一直保持的很穩定。一直到第30K才開始見到5字頭。真正感受到體能有壓力,是在最後的10K,當時到沒有抽筋訊號,只算是體能不濟吧。不過也只有五分多些,換言之,在前2/3所累積的存糧,仍足以讓我回到三年內未曾達到的330內。

可惜第38K小腿腓腸肌,開始出現抽筋訊號,一開始只是干擾我的速度,使我降到535,之前這種狀況出現,有可能我停下拉拉筋,或速度放慢就可紓解。不過這次應該也是上週末跑山路的疲勞,再加上週五晚上跑10K實在太多吧。肌力實在齁不住,最後的4K一直飽受抽筋困擾,就算是停下來走一小段,或是速度放慢都不行解決。也因此硬生生,多跑了5分多鐘。真是可惜。

幸好這場比賽不算是我的期末考,渣打馬才是,接下來休個兩三天後,就要開始為期末考做準備了。

數據也顯示出,2;52左右時(大約36K時,我心跳突然來了個190)之後就很明顯的速度漸緩。
第35k時,離330還有40分鐘,保持540以內速度,就可以穩穩達標。



大會的贈品,白色風衣恐怕容易弄髒吧。

便當看起來高級,也很健康,但對於跑完全馬跑者而言,應該吃不飽,包括我在內。

以下賽事照片,感謝辛苦的攝影師和sporttag

大約16K,在內湖快道上

這還是在市區內,可能是仁愛路,精神充沛,是難得路跑照片的帥照。


忘了在哪裡了,有可能是接近終點的勉力跑動


接近大直橋,明顯已有疲態


這張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被拍到的無力跑步而行走的畫面

垂頭喪氣的,即使看到照相機也無力裝出跑步樣子

地點應該是準備轉入健康路,最後的2K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