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5/30天天動一動連續第6天,啞鈴深蹲50*3

 經過多天的運動增能,目前新冠後遺症逐漸康復中,已經比較不會嗜睡,精神比較好.

但偶爾會有吸氣反射不足,導致氣悶而得用力以意識深呼吸情況,這部分看看再練一陣是否能克服,等這部分克服,我們天天動一動便可以暫停,改成有策略性計畫運動模式.

今天一整天上課,早上大學部、下午高中,後者是最後一次上課了,以後有機會還是想回來教一些書,畢竟這是我的專長,過去三十多年來都在此經營,也有興趣,放棄也有一點可惜.未來是想帶著新進修的專業,在高中開設一些選修課程.不管如何,先在就專心學習新專業.

前兩天都進行有氧運動,今日下午也下著大雨且打雷,就不出去跑步了,改於陽台進行啞鈴深蹲,雖沒有最大肌力負重,但總是有給予臀腿壓力.

最後一次做完後,要離開陽台進屋前,居然眼前一陣暈眩,血打不到腦袋去,這時趕緊扶著門,有極短一剎那,幾乎失去意識,幸虧手有扶持著,沒摔倒.以往也不是沒有過下肢練習強度太大,導致血液送不到腦兒有發暈狀態,但這是首次經歷無意識,即使是瞬間,也是個訊號,提醒我,不管是否年紀還是長新冠造成,總之日後得小心,做完這類深蹲,必須動作慢些,先坐著等喘息完畢或扶站著休息,否則摔倒或甚至缺血小中風,都是很危險的事.

2022年5月30日 星期一

5/29天天動一動連續第五天,跑9K

 雨停之後,天氣瞬間熱起來,真正的五月出現了.

早上下午都躲到圖書館裡,四點半開始運動.

按計劃,今天要跑步,最近的跑步,常常設定一個目標點,會讓跑步的價值感提升,譬如去南機場買餐點.

今天則是設定在永和一間有名的滷味店,其實就在家對面,只是隔了一條新店溪,於是就得從永福橋繞過去.距離不超過四公里.

今天不知是太熱還是昨日游泳,身體的疲勞感未恢復,跑起來身體很重,跑不太動,速度降到六分速,跑沒兩下,汗流浹背,看來溫度的因素影響較多.邊跑就邊想到,前幾年還去參加夏日夜間馬拉松,說是夜間,五點就起跑,那幾次的完跑經驗,是真的感到氣竭,現在想來是傷了元氣.有過炎熱跑步經驗就好,自己不是專業選手,為了身體,以後當然不會參加這類比賽.

結果滷味店沒貨了,生意太好.於是按計劃B,又往南機場前進,週日的六點,生意很好,我連續在三攤:雞肉、豬腳、紅豆餅各排了10-15分鐘.

還是騎UBIKE回去,河濱超多人,感覺大家已經不怕COVID了.

著名滷味店,老闆娘如傳說中漂亮

又到了南機場,座位雖未滿,外頭排隊卻很長串,大部分還是外帶.

速度居然只有626,不過有跑最重要,暫時不要求速度了.進入夏天休兵期的訓練模式

說是休兵,其實之後有不會參加太多比賽,沒有所謂的賽季,大概就只參加住家附近的台北馬和渣打馬,等完成學業再正式回馬場.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5/28天天動一動連續第4天,游泳

 按照昨天設定目標,週末兩天一天安排游泳,一天跑步

所以今天五點往社區游泳池而去,五月一日開張,但因整個五月天氣不是冷就是下大雨,中間我還染疫,所以遲至今天才能開啟泳季第一天.

這陣子在房間都會遠眺泳池有無泳客,幾乎沒有或一兩個,今天也是如此,整個五線道泳池一開始我一個(之後有多另一位泳客,還有一位媽媽帶著小孩,總共四人),經營者一定都在苦撐,七月份或許一切都會好轉吧.

開泳前照一張

這泳池真的很有飯店感

現在一週喝啤飲料一次,新定義:兩罐以上才稱為喝啤酒.也把防疫關懷包的大量泡麵拿來炒泡麵吃,加上青菜肉片等,比預期中的更好吃.

蛙式兩百後,捷式1500M,速度快不了,畢竟又是四個多月沒游泳了.之後也全方位訓練一下,包括潛泳、蝶腳、仰式、抬頭蛙等.

這個速度並沒資格在大安的快速水道練習


2022年5月27日 星期五

5/27解隔第7天,克服新冠後遺症天天動一動第3天.跑11k,主委送來大量防疫關懷包

 今天是所謂七天自主管理的最後一天,不過沒差,這七天就已經是正常生活,本來也就不用到校上課和工作,早已是自動的自主管理.

為了恢復體能,最近的功課是天天動一動.昨天的TABATA,短時間的爆發運動,使得睡醒一覺的今天早上渾身酸疼,這並不是壞事,至少肌肉正在重建.

昨天福至心靈想到五月要驗車,差一點逾期,如果逾期是要罰錢的,記得多年前被罰過一次.今早就冒雨開去驗車,街頭上沒什麼人,一小時就完成工作返回.

下午收到大禮,社區主委幫忙拿了剩下三人的防疫關懷包過來,現在家裡糧食櫃滿滿零食泡麵,有充分被療癒到,還是一句話,送來的有點晚,前一陣子隔離時還真的需要,但現在送來也不錯,總比5/15日後才確診者沒關懷包的人好多了,就當作是增肥食品吧.

講到這邊,心中起了貪念又想到,若再早兩週確診,當時病患還不多,是要住院隔離十天的.那我的醫療住院險(非防疫險)十天下來可以領到好幾萬,全家四人都有醫療險,合計可回收不少保險費.

看起來,越早染疫越幸福,如果一定要染疫的話.

滿滿一桌的食物,若隔離那陣子送來多好.病一定馬上好一半


下午五點半,趁雨小些,倒垃圾兼病後體能復健跑.已經三天沒跑了,腿有一點酸,來自前兩天的TABATA,因為怕隨時大雨,所以只沿著景美橋、福和橋來跑,兩趟,合計11K多,至少里程逐漸進步,速度倒不要求,但也比想像中快些,約8K時有感受到肚餓,應有耗掉一些血糖.明後天據說會轉晴,應該會找一天游泳,一天完成本週第三趟跑步.




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5/26解隔第六天,克服新冠後遺症天天動一動第2天.收到防疫關懷包

 一早寄到師大圖書館,學校正在遠距教學中,校園裡沒多少人,圖書館也是如此,今天和昨天一樣,整個六樓只有我一人常駐.今天上一整天線上課程.

五點回家後,進行連續動一動克服新冠後遺症第二天課程.今天還是下大雨,所以還是室內TABATA,選的是健人蓋伊和mayfit合作的課程,只有短短15分鐘,但用了很多核心和臀腿,和昨天相同,我無法和之前一樣可以輕鬆完成課程,中間有一度漏拍.

不過感覺也比昨天強一些,沒有錯的,只要持續動,體能可以很快找回來,認真練習者七十歲全馬都可以破三,我還沒資格整天哀身體老化(雖然的確確有在老化,但這不是偷懶藉口)

吃過晚餐後有個驚喜,防疫關懷包終於寄來了

是姊姊的份,其他三人也會收到嗎?

內容有垃圾袋、口罩、泡麵、科學麵、麥片、四種餅乾

我還很好奇查了一下價格,各項商品加起來大約五百五十元,若是北市政府大量招標,應該是500元成本.
距離姊姊確診已經剛好兩週,現在才寄來的確是晚了一些,之前在隔離期間,糧食櫃山窮水盡時,若有送來這一袋,的確會覺得有被關懷到,現在價值感就沒這高了.不過也算是一個驚喜,原本以為已經不再贈送了.市府之前有宣布5/15開始不送,而家裡四人陸續5/12-14確診,應該還有三份會送來吧.就看之後幾天了.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5/25解隔第五天,克服新冠後遺症天天動一動第一天.

 雖然專家都這麼宣稱,但以個人經驗,COVID真的不是一場感冒而已.

報載COVID後遺症有腦霧、疲勞、呼吸道症狀持續等

我沒有太多呼吸道症狀,有些打噴嚏,應該是例行的每年五月過敏.

但很明顯的有疲勞現象,前天跑不過十公里而已,晚上累翻,早早就寢,如同跑一場全馬.昨晚應體育課要求,做了80下徒手深蹲,結果今天腿部痠麻.

最顯著的證據是,今天因為下大雨,沒出去跑步,就在家裡做三十分鐘TABATA,動作來自YOUTUBE,是三年多前腦膜炎後自我復健開始起練的內容.印象很深刻當時難以全部照做,體能處在低檔,不過慢慢練起來,到後來覺得這套內容太輕鬆,也就是後來我得以回到馬場,並持續能有接近330的全馬成績的體力.

但今天不得了,我居然第三個動作就跟不上了,喘得要命,明顯的體能肌力都不合格,而且應該不是老化之故,因為之前體育課,還能負重80公斤深蹲5*5組.所以最主要的可能性在於染疫後遺症.事實上,腦霧也有一些,較不容易專注,常常無意間就閃神.雖然之前也也類似經驗,不過在二月開始密集用腦、鍛鍊腦力之後,這個現象有減輕趨勢,這幾天好像回到數月前,換言之,腦力歸零,要重新打造了.

體能也是如此,

雖然有人說這現象會持續半年以上,但我向來硬頸,當年這麼嚴重的腦膜炎,我也可強逼自己爬樓梯走上坡最後練回來,現在這種手腳無力情況,有點類似當年,那就比照當年辦理,之後普充營養、睡眠、天天動一動,一個月內把身體狀況調回軌道.

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5/23解隔第三天,跑10K

 今天早上有點誇張,近六點我尿尿完繼續補眠,沒多久,媽媽爬起來用電蚊拍打掉一隻蚊子.正要朦朧睡去,媽媽又爬起來在同一位置打死另一隻蚊子.隨後出去尿尿.

我躺著沒多久,又聽到蚊子聲,剛好媽媽進來,又打掉一隻.

五分鐘之內,在我的頭上床板,打掉三隻蚊子,隻隻都吃飽脹血,但昨晚睡得頗安穩,其實沒感覺.

早上八點去叫妹起床,一抬頭果然牆壁又有一隻蚊子,也打掉.也爆血

奇怪,家裡紗窗紗門都佈置得好好的,這些蚊子到底從哪進來?

5/23(一)

今天有一整天的課,下午高三的課都在自習,但沒有學生提問,所以也趁機會念一點藥理.

四點就跑出去,目的還是南機場夜市,上次沒買到雞肉飯,特別想吃.

下著濛濛小雨,這麼多年來,五月的天氣第一次是涼爽好跑步的,但因此也還不到游泳季.

倒完垃圾,先往景美橋端跑一小段再回頭拉單槓,22下後往南機場跑去.

今天另一個目標是要跑10k,跑量必須慢慢進步.預計跑到華中橋再折返

還沒到華中橋,手錶就沒電,畢竟用了三年多了.

因此哩程只記錄到7k,但連同後續折返至南機場,應該是有10K



買完雞肉飯、豬腳飯.騎UBIKE回家,發現若一整天待在家,會覺得一天如飛逝,即使一整天唸書唸得紮實.
但若有出去運動1-2小時,便會覺得日子過得充實.有點沒白過一天的感覺



2022年5月21日 星期六

解隔當天(5/21)到處趴趴走,跑6.8k,走19000步

 終於解隔,其實昨晚十二點就想出去晃晃,慶祝解隔日.

今天就不唸書了,享受自由之風

第一趟:走去全聯社購物。順便去拿信

這一週全家的隔離,加上沒有叫外送,幾乎把冰箱和糧食櫃全部吃光光,媽姐妹三人整天喊不要吃零食,但從這七天來看,他們三人一天不能缺乏零食,所以糧食櫃內容告罄.

出版社週一把稿件寄來,一直躺在管理室,直到今天我才能來拿.

太久沒出來了,在公園拍一張,真的有老態了.慢慢快被歲月佔上風了.


第二趟:換股東會紀念品+美聯社購物

大部分都是ETF,少數唯一可以換股東會紀念品的是台新股票,結果走去800m的離家最近兌換場,說已經結束了.蛇媽,不是這週二才開始嗎?我懷疑這家在騙人.不過先去美聯社購物先,主要要把UU付的禮卷換掉.

第三趟:吃完午餐時

立馬走出去,還是以紀念品為目標.但走去1.7KM的景美附近兌換點,第一家說要先登記,之後再電話通知來領,放棄換第二家,果然不負苦心人,可以換,算然只是小小的三塊肥皂,但有提供動機和目標讓我出來走走.

因為離愛買近,順便去購物,愛買現在人很少,生意不比幾年前了,應該上被COSTCO打暈,下被全聯社打垮.

第四趟:五點半,跑到南機場

在隔離期間,就有這個想法,打算解隔第一天就跑去南機場,一方面路程不遠,較適合剛復原的我,一方面可以買些美食

短短的6.8K,慢慢地跑,氣溫很舒適.不過南機場裡,每次必買的雞肉和豬腳都沒開市,就隨意買了些當晚餐,騎UBIKE回家.
跑步距離沒什麼,不過今天居然走了19033步,相當於跑了十多公里的步數.也看到GARMIN把目標步數定在4340,因為這麼多天悶在家裡,即使我有原地跑,日均步量還是很低.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準備復出,解隔前一天(5/20)

 上週五做PCR,按規定要在明天才能解隔

報章雜誌上都說這是一場小感冒,親身經驗者則各自有不同經歷

畢竟新冠病毒和感冒病毒不同,這次的症狀也不可能和一般感冒一樣

呼吸道症狀沒有感冒多,但直到昨天還是頗嗜睡,晚上睡七小時以上外,下午還得睡半小時,至少比平常睡得多,而且讀書較不專注,莫非這就是所謂腦霧現象

今天還是睡了七個多小時被鬧鐘叫醒,不過睡得頗不深沉,明顯夢多紛紜.倒是和前幾天深沈的睡有差別.

也準備要復出了,所以今天早上起床後就進行原地跑、伏地挺身、抬腿,動了一身汗,洗過澡後覺得頗舒暢,精神逐漸恢復.這也讓我懷疑,前幾天的沒精神,是否也是因為沒運動之故.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養病和隔離的日子

 上週四(5/4)鼻塞流鼻水、沒有精神,週五PCR陽性確診,但已無鼻塞流鼻水現象

週六已退燒,精神逐漸恢復,不過恢復得很慢,我本來預期週一就會100%回復,結果今日已是週三,體力大約只回到80%.尤其昨天(5/17週二),自以為已完全恢復,就在房間做起原地跑步,抬腿、伏地挺身,以及體育網路課要求的熱身動作.

結果,腦袋昏暈很久,看起來氣血都不足,或是氣血足但悶塞難行.

看來可以開始服用補益藥行氣理血藥,逐漸加大運動量也是必要的,即使會喘會暈.

三年半前的大病,我也是靠著逼自己不斷運動,從到學校後山慢行,後用跑的.

當時開始跑的時候,明顯覺得身體是零散的,手腳是分離的,但堅持下去之後,逐漸回到跑道.

三個月後的2019年一月,我就以347完成了渣打全馬.可以說幾乎恢復.

這次的C0VID算是三年半來唯一的大病,現已幾乎把病毒驅逐出境了,但受摧殘的身體,要開始重建了.

頭髮太長,又不能出門,無聊之下又動起電剪,這次頭髮比較長,比較難剪.







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真的確診,紀錄感染世紀病毒COVID19一刻.全台灣對咳嗽者最友善的地方在哪裡?

 上週日姊姊快篩陽,其他三人有疑神疑鬼,每個都自覺喉嚨癢痛,都染疫.

因為症狀輕微,加上PCR也約不到,近期學校都遠距上課,工作健康都無虞,也就不積極去PCR篩檢.

不過北一女的護理師一直來電,催著要姊姊去做PCR確認,只好週二一大早搶到周四和平醫院的採檢.

週四十點送姊姊去PCR,當天她已經完全沒症狀,還想說會驗不出來,結果傍晚就傳來PCR陽性的訊息.這倒沒差,反正也沒症狀.

但當天下午我開始鼻塞流鼻水,全身無力,很類似我一月份打莫德納第三期的副作用症狀,週五早上我一人騎車去採檢.大概人數太多,週六早上再傳訊說陽性確診.

妹妹和媽媽則是週五早上和週六早上分別出現症狀,直接到和平醫院採檢(根據前兩次經驗發現,其實不用擔心預約額滿,直接到現場排隊也可篩,雖然有預約週日那天早上)

週六半夜傳來訊息,果然全家確診.


週五我短暫發燒一天,週六其實就退燒活力也恢復一些,今天活力又更好些,只是稍微有些咳嗽.

看來週一就可恢復工作,再兩天就正常,至少週二前要完全正常吧,因為馬上又要第二次期中考了.得提前準備.

週六,再煮一次防疫湯,類新冠一號配方


從2002年SARS以來,公開場所咳嗽者已成為被白眼的對象,這對公共衛生而言其實是好事,現在台灣人很難想像在2002年之前,很多人其實常隨地吐痰.自從SARS之後,已少見這種行為.
這兩年來,因為COVID,咳嗽者又再次成為被關注的對象,不過我最近發現有一個地方對咳嗽者最友善、最有同情心,不會對他們施以白眼.
答案是:
PCR篩檢站
因為所有在那邊的,除了醫護人員,就是快篩陽者,一堆人在咳嗽.不咳者,也知道自己很可能在下一刻咳出來,所以同病相憐,不會互相鄙視.

但這也暗示著,如果不想染疫,最近真的要避開PCR採檢站,周遭空氣中應該充滿著不少病毒.

全家四人染疫,代表接種了強效第四劑疫苗,這一波不會再感染了,除非又有差異大的新病毒出現.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Bonus關卡,COVID中標,第一次煮中藥材

 週六一整天昏昏欲睡,下午四點多穿ㄚ拖出去小跑一番,只為補足一週運動量,同時也提振一下精神.結果晚上十點還是受不了而上床,已經超久沒這麼早睡覺.一覺到早上八點,足足睡了個十小時,除了週五可能睡太少外,最關鍵的是,我應該中標了.

COVID足足吵了兩年,被強迫戴口罩了兩年,因為政府決定共存,一下子鋪天蓋地而來,確診數一週內由數百人飆至四萬人.就在我在猜何時輪到我時.

5/7(日)早上,姊姊表示身體不適,雖沒有發燒,我先叫他今天不要去補習,在家休息.我自己也感覺喉嚨有點乾乾的.

下午我跑去COSTCO購買今日母親節大餐食品,六點多回來後,姊姊還是沒精神,吃飽飯,用妹妹學校發的最後一片快篩劑測試,果然兩條線.中標了


由有快篩經驗的媽媽檢測

右邊是前一天妹妹快篩結果(上週同班有人確診,當時還有配發每人兩劑快篩,現在沒有這措施了)和左邊的姊姊檢測,相比對下,明顯看出左邊具陽性反應.

口罩戴好好的還中標,這病傳染力之強,今生僅見,同住一起的家人一定有中,只是症狀輕重不同,我週六晚的嗜睡,和週日喉嚨的輕微不適,顯示應該也是中了,只是快篩買不到,沒得確認.
在確認之前,我早就跑了一趟COSTCO,速度也不差,就算身上有病毒散出去,我也無可奈何,反正現在政府已說要與病毒共存了.
今日COSTCO一趟,因為趕著回來,沒有繞路線.
昨天穿阿托的輕鬆簡單跑


上週五景美橋跑到南機場

疫情來襲,大家都改外帶,costco的生魚片飯大賣,母親節大餐,本來要到外頭吃的,幸好沒安排,否則真的是確診者餐廳趴趴走.

晚上,姊姊狀態不好,血氧值一度不到九十,甚至出現七十多的數值,此時有些緊張,考慮要不要去急診,但觀察呼吸、心跳、手指、臉色都算正常,加上又年輕、沒症狀,去急診是一定被拒收,或留院觀察,與其在急診室辛苦的熬夜,不如在家觀察.
幸好,週一早上就沒大礙,血氧值回升到95.
不過偶而的咳嗽,令人擔心惡化,但快篩陽性不算確診,PCR檢測全部額滿又預約不到,但要確診才能拿得到藥.也就是現在手邊完全沒藥.

此時,我終於拿出我的中藥藥材包,這是剛考完的本草學藥材150種,可以學以致用來.
本想自己弄個清冠一號配方,不過少了幾個藥材.
就自己參考新冠一號配方,加上書上寫的止咳藥:白果、桑白皮、貝母,解表藥:防風、麻黃等
配上一條魚,煮出我身為藥師學徒,第一次自己配出止咳解表湯,不過畢竟初學,雖知中藥大多無毒,但還是用最少的分量(比兒童用量還低).
電鍋煮過後,有淡淡中藥味,喝完感覺有效果,至少精神上有助益.
圖片看到有防風、紅棗、栝樓仁和配角鱸魚

黃芩、厚朴、防風、栝樓仁是新冠一號配方,我另加了桑白皮、杏仁、半夏、白果等止咳藥,和著名的解表藥:麻黃(以前感冒糖漿常添加成分),加上黃耆、紅棗來補氣.生薑來溫解表,這個配方拿來煮魚湯,至少味道還不錯

既然已知病毒感染,這兩天應該不會出去運動了.







2022年5月5日 星期四

人生就是一場電動遊戲.5/3肌力,5/6跑至南機場夜市+三趟UBIKE

 

健身課上課實景,老師頗認真,不是只給我們自己練習而已,還要求做動作拍照,寫動作缺陷報告.不過我主要在這堂課裡練最大肌力.全身都練,每次練完得休兩天,所以週五(5/6)再跑步了.

雖然不是主修項目,不過卻是必修的通識科目,選讀了水滸傳,小學就讀過了,上圖就是期末報告的分組,本週要進行期中報告,再讀一次水滸傳也OK,重點是這是畢業學分的必修.這位教授一開學就跟我聊過,覺得我看起來比他老,還說明會以其他同學程度為標準,現在學生讀過這些文本應該極少,畢竟不像我們當年極少娛樂和資訊來源.



五十二年前我被登入到人間,多年養成後,在國中開始在外接受一個又一個的關卡,不僅學業、工作、還有家庭、財務經營、甚至鐵人、馬拉松、登山等運動,不斷地破關斬將.就像是電動遊戲一樣.

想想,我玩過的電動不多,沒有花太多時間在這,不過也破過三個遊戲的終極關卡,紅白機時代的日本職棒遊戲(實習那一年自購,一償高中時代的美夢),三國志和惡靈古堡(博士班論文期間,因壓力大而短暫躲過到遊戲裡).每當遊戲破關,你就不會想再從頭玩一次,因為新鮮感已無.

我現已破了第一人生的關,教師工作退休.不會想再玩同樣的遊戲.而是挑戰第二種遊戲,目前正在基礎關卡裡奮鬥.如果真的不能如第一人生一樣順利完成最後大關,但也會讓我不會虛度此生.


5/6(五)

今日至校上三小時藥物化學課,同樣一門課,有的教授把所有藥物原文書重點整理後,逐一照著唸,有的會去找到其中的共通性,提綱契領,但沒時間講所有細節.我感謝第一位教授幫忙讀了原文書,但更感謝第二位教授,超越課文的逐字描述,給了我架構,讓我知識點安插到這些假溝中.作為一位科教專家(不用自謙,我花了三十年,具實務和研究經驗),當然之到哪一種教學才是有效教學.

還沒下課,就聽到消息,因為疫情已擴散,下週起線上教學三週,上次線上演練一週後回到學校,就有些陌生感,這次連放三週,應該會忘記教室在哪吧

目前看來,期中考這一關,分數沒有太高,中間偏下,但有過就好.

5/31又有一場試煉,加上多個報告,六月中下旬期末考,考驗陸續到來,生活過得很充實.

運動部分:

上學來回兩趟五公里UBIKE

景美橋跑至南機場夜市,10Krm, 均速520,血壓(5/7早上:128)

夜市買完雞肉飯,再騎一趟U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