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1061217台北馬3:28'37'' 完成。順利達標。歷年第八傑
這場比賽的賽前週,沒有太多練習。主要是七天前剛完成曾文水庫全馬賽,仍處於肌肉復原中。只有兩天各輕鬆跑5k左右。
有多做的是,在賽前兩天起減少蛋白質和纖維素攝取,吃大量醣類,進行所謂的肝醣超補法。有沒有效也不確定,這次的確是在33k才覺得疲憊。全場大致上不需要用到意志力,抽筋的問題倒是在41k後上坡十分嚴重。
前一天下午就幾乎睡翻,睡了3小時,晚上十一點入睡。早上四點55分起床,非常好的內建生物時鐘,床頭的鬧鐘是訂在5點整。還是有點想睡,喝了咖啡就好多了,吃了兩個饅頭(非以前慣用的大飯糰)。5點35分出發。
10多分鐘就到達每年例行停放的的銀行旁機車停車位,先至全馬置物區,換裝後準備上陣,此時氣溫是12度,冷風一吹,感覺好冷。置物完就和老婆分開,半馬七點才開跑,我隨即到全馬b區,此時距開跑約還有15分鐘,這次的分區管制做得比較徹底,沒有出口被堵塞的狀況,或許是實施兩年後,大夥兒已能適應這種作法,不會勉強擠到高階區域。
人很多場子很熱鬧,開跑前請富邦啦啦隊跳舞時的音樂,著實讓人有比賽準備上場的氣氛。
6:30準時出發,由於排在B區,20秒左右我就通過出發線。一路上被帶著跑,速度不算慢,不是平常跑馬的初速度,但因為不會喘,還在我範圍內,就讓自己順著跑,通過1K,一看4分20秒,實在太快了,當機立斷,立刻降速,不過速度還是不慢,大約4分40秒的速度。約5K,突然左腳腓腸肌痛了起來,十分不妙,先前有一次練跑時,也有同樣狀況,結果越跑越痛,最後嚴重受傷,一陣子不能跑步。現在疼痛的感覺很像那次,當下心中念頭叢生,是不是要第一次棄賽呢?這場可是大比賽,1500大洋,且待會建中同學會,要是有人問起會很難看。不能輕易棄賽阿。
當下就先停下來拉拉腳再上,從5K到10K停下了2-3次,後來疼痛感慢慢減輕,發現只要速度減慢,就不會太痛,如果痛起來,就調一下姿勢,讓右腳承擔較多力量。中山北路這段,感覺就好很多了,一度忘記了疼痛的存在。
10K以46分40秒完成,均速是每K4分40秒,比原先賽前規劃的配速快得多。
下了中山橋,跑去上廁所,出來後一跑。腳又痛起來了,再停下來拉一拉。
20K以1小時36分6秒完成,每K4分48秒83,中間有個上坡。
22.5K補給站喝水時,覺得有些疲憊,此時後面來了配速大軍,好大一個配速團隊,我其實不喜歡跟著配速團跑,喜歡照著自己的節奏,不過這次他們的速度跟我差不多,我跑一陣,發現無法超越它們,也不至於落後,只好和這一團一起跑,其實我也不知他們的預計到達時間。
結果發現這次跟著配速團跑,很有效果,跟著他們一路上輾過不少跑友,維持我能負擔的最高速度,不至於鬆懈下來,不過也有危險,因為人太多太擠,我被後方一位跑友踩到腳,差點摔倒,幸好核心還夠力,沒跌倒。上成功橋後,因為人行道和路面有段差,我正前方跑友因為被擠到邊邊,腳踩到邊緣,就這樣直接摔趴在馬路上,因為大家正快速前進,我看他也立即爬起來,大家就繼續前進,沒有停下來幫,只是若獨跑,人少路寬因為會省去這個風險。
30K以2小時24分31秒完成,平均每K4分49秒。若能以這個速度衝到終點,會是3小時23分,有機會波馬。不過...
快到大直橋時,我停下來喝瓶雞精,沒想到喝完後,逐漸脫了隊,不過還好,還在後方10公尺追趕,此時也才知道,這是325配速團,算是45歲波馬門檻團。過大直橋後,我已跟不上這一跑團,只能降速以自己速度跑,大約每K5分10多秒,此時大約是35K。
37K又被另一小型配速團輾過,配速者一路鼓勵,要大家用步頻換步幅,維持 一定速度,很感謝他,我有試著加快步頻,只不過心跳加速,我只好眼睜睜看他們車又開走。
40K 3小時16分4秒。平均每K4分54秒。不過就30-40K這段而言,跑了51分33秒。均速是5分9秒。
最後上麥帥一橋時,這個大上坡,我倒是完全用跑的,去年我記得這一段還是用走的,今天的狀況的喘度不大,但肌力似乎不足,這情況在最後的1K表現出來。上了基隆路地下道上坡段,眼看著終點就在前面,大家都心情興奮的加速,我右腳卻大抽筋起來,只好停下來拉一下,跑起來沒好轉,再停下來拉一下,最後就一拐拐地跑完最後的幾百公尺,
也因此最後的2.195K,跑了12分49秒。均速1K到達5分50秒。如果最後沒有抽筋現象,我這次有機會在326內完成。
不過整體而言,這次跑得算不錯,大約也是天氣作美,賽前一月跑量到198K、賽前一周跑全馬,前兩天飲食有注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