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渣打馬賽前第四周(0101-0107)(重感冒失敗作收),訓練計畫,速跑加烏來峽谷全馬。最後一月總里程試著突破280K。

這四週總跑量希望能達到280公里,
如此平均週跑量要70k,從前未曾達到的境界,尤其最後一週又要減量。
這三週每晚都要跑個15-20k了。

本週的烏來峽谷馬拉松,目標是衝跑量,不要跑太快,導致受傷,也使得下週無法練習。因此不設定速度,但也不能用LSD的想法,這樣沒練到,所以就設定4小時內跑完。


  • 週一元旦淨灘路跑+晚上倒垃圾跑,共約3K。
  • 週二(0102)天氣很好,但學校一堆與我無關卻必須處理的鳥事,弄得很煩,下午四點本想去跑一跑,操場沒地方,萬美街在修路,五點又有緊急會議,算了,回去打報告。

晚上0840穿阿拖跑出去,跑至接近華中橋,也就是6K處迴轉。今天速度不慢,而且最後2K跑得頗快,回到0K處時,花了59分,以不到5分速完成12K,應該是穿阿拖以來的最高速。
繼續跑至水門單槓處8.5K指標,拉20下單槓後緩跑回程,合計今天跑13K。

這幾天,每天晚上應該都會這樣跑個12-15K,即使週ㄖ有比賽,這樣我這週跑量(含周日全馬賽)可達到90K。

渣打馬賽前,月跑量務必累積到280K以上。看看衝跑量是否有助於破門檻。


  • 週三(0103)天氣好,但今天感冒處於高峰,身體疲倦,加上妹妹晚上有音樂表演,因此吃藥早點睡,今日徹底休息一天,養養身體,希望明天能上場。
  • 週四,天氣很好,但原以為感冒快好,卻未能如願,今日一整天趕報告。再休息一天。
  • 週五,其實每天早上起床都覺得感冒快好,但上了一天班之後,又越來越不行,今天晚上處了一個最不舒服狀態,感覺自己微微發燒,頭也很痛,精神很差,當然得再休息,同時也考量是否周日也不能參賽了。
  • 週六,今天幾乎在家休息了一整天,原定的教科書開會也只能臨時請假,雖說睡了一整天,頭還是很痛,幾乎是越來越痛,不得已,決定吃一包藥,果然身體微出汗(退燒,頭不痛,精神較好)睡前再吃一包,讓自己好好睡,前兩晚因為喝太多水,半夜起床多次,睡眠不佳恐怕也是免疫力出狀況的原因。今日決定明天不出賽了,一方面體弱,一方面下大雨,怕感冒會加重。
  • 週日,這次的感冒恐怕是10年多來,至少是開始跑步之後,最嚴重一次,檢討一下,一方面是周一吃了當時感冒妹妹吃過的的食物,一方面當晚也喝酒。多年來的經驗,我一喝酒免疫力就會下降。這也使得我首次因為感冒而放棄比賽,當然損失錢是小事,學得經驗和留得青山在,才重要。
  • 開年第一周,有點倒楣,一周以來遇到許多霉事,包括無緣無故被開罰單,機緣巧合被迫面對學校目前最為棘手的師生衝突事件。還是就是重感冒。不過我始終秉持[福兮禍所恃,禍兮福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哲學,今日不順,是明天吉祥的前兆。當然若今天僥倖佔便宜,明天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 現在週日早上,正如以往,自覺身體狀況不錯,就不知下午會不會如同前兩日又衰敗下來,若下午OK,則身體應該恢復了,明天就開始可以動一動。只不過被打斷這一周,又得重頭來,月底的渣打馬恐怕達標困難度更高了。要把目標投向萬金石嗎?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阿拖跑步經驗

107年2月補充,這兩次穿阿拖跑不,腳底都不太舒服,過年前的14K,居然腳底長了大血泡。可能對目前的我而言,並不適合穿阿拖跑長距離。

台北馬賽前的博覽會,會場上購得了兩雙阿拖,除了台北賽前穿它跑了兩次短距離之外。
北馬賽後休養後的第一波跑步,也就是周日的11.5K恢復跑,就是阿拖全程。

感想:(都是正面的)

  1. 沒有原先認為的鞋子跑跑掉掉的情況,主因應是挑到合腳,當天是資深阿拖跑友店員,幫我選的尺寸,把我原先挑的尺寸降兩號下來。
  2. 沒有原先擔心大拇指和食指間,被阿拖繫帶磨到發疼的情況,事實上是一開始有點微痛,不過跑一跑就沒感覺,也沒起水泡。
  3. 涼爽,腳趾以往包覆在跑鞋裡,雖然好跑鞋頗透氣,但覺得比不上阿拖的爽感。
  4. 緩衝,這第三代阿拖號稱有氣墊,事實上是跑起來確實吸收了很多地面的衝擊,比起輕量跑鞋的薄底,明顯覺得舒適。
  5. 方便,跑步前不用著襪、著鞋、綁鞋帶,就是一穿上路,這對住在河堤旁的我,更增加了願意去跑部的方便和動機。
  6. 便宜,一雙阿拖定價350,兩雙加送一襪,平均一雙才300出頭,和現在跑鞋動輒3000元比較起來,CP值真的高多了。
分析:
  1. 速度:因鞋底緩衝力道較大,我猜想要跑速度時並不適合用阿拖,雖然我遇過比我串跑鞋還跑得快的阿拖全馬跑友,但我相信是他練得多,若他穿跑鞋會更快。
  2. 磨損:第一次穿,不曉得每百公里的磨損程度。我一年跑13-1500K左右的跑量,會磨損兩雙鞋,一雙跑鞋僅能撐700K。而這四次跑完,大約20K出頭。其實可以看到已經略有磨損,不知里程再累積後會如何?不過因為便宜,可以容許少些里程就磨損。
綜合:
平時練習短程12-15K以內的輕鬆跑時,阿拖很適合,不過門檻跑、節奏跑、間些跑,等要求速度的正式訓練,甚至LSD,可能不適合穿阿拖。在賽事後的恢復期,穿阿拖頗適合,但正式訓練時,例如下周,就不應再穿阿拖了。免得訓練沒效率。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波馬門檻第六週訓練,熱身醞釀期。1225-1231,年倒數第二天跑30K收關。

本周是年度最後一週,因為台北馬跑後有些受傷,雖休息一周後傷勢應已大致恢復,但本周將不能進行太大強度的活動。加上想要累積跑量,至少要超越去年的年度總跑量。
這需要至少65K。
因此每天要跑個10-15K

周一6點40下班接妹回家,已經是7點15分了,晚餐完,按摩椅上躺到8點半,九點出發跑步,一出去就覺得肚子痛,繞回來上了大號再出發,阿拖跑,只跑了5.5K左右,已經是10點。

週二有負責的大活動--創客展。搞得整天沒時間。晚上又帶妹妹去看牙醫,所以今天就完全沒運動了。

週三一定要動。
今天忙著明天的創客比賽,加班到七點半,回到家近八點,立刻收拾出發跑步,為了補足昨天缺跑,前天少跑的里程,今天特意跑到光復橋,過橋後從永福橋回到北市端,再跑至8.5K處拉單槓20。合計今天應該有跑到17.5K。
今天的速度應該不慢,有控制呼吸頻率,合計大約95分鐘,均速5分多。
今天跑完,年度里程剛剛好突破1400K,不過目標應該是超越去年的1446K,還有四十多K,還有四天,平均一天10K便可達成。

周四早上爆忙,自辦的創客比賽,搞得很大。算是成功,不過因為怕學生做不出來,昨天三點就失眠睡不好。下午忙完,整個沒力,一直到近六點,才去重訓室拉一下,也讓整個精神回復。

週五帶學生去清大參觀,早上和下午的車程都睡了一下,本來精神不錯,想說晚上來跑一下,把里程湊足,誰知晚上下起大雨,算了,休息一天。

週六一早五點就睡不著了,本來有打算跑步,不過惰性戰勝意志,想說晚上還有時間,就沒跑了。兩姊妹早上都有活動不在家,藉此倒是有稍微工作了一下。

下午午覺起來,頭有些痛,午覺睡太多都會這樣。2點44分開始跑步,今天目標是高速公路,早年長跑路線,來回就是30K以上。一開始腦袋昏昏沉沉跑不動,4K後去程1小時23分出頭,跑到天橋下(每次國道馬地點)。回程路線一模一樣甚至多跑了一小段,1小時23分尾。所以速度上都蠻均勻等。最後1K加快速度,大約最後2K有感覺餓意,總算把中午吃太跑的麵消化掉。

週日
今日是12月31日,一年的最終,又是一年過了。回想這一年,行政的事務算越來越上手,但責任壓力頗大,壓縮了個人的自由時間,連帶地跑步時間也少了。昨天追加30K之後,還是沒有超越去年的1446K,自己也知道最後一天沒法跑了,要和娘家爬山。
今天爬的是內溝溪和鯉魚山步道,由於天雨,下坡時還滑了一跤。算是爬山這麼多趟的第一次,今天穿登山鞋,反而滑。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波馬門檻第五周訓練計畫。台北馬復原週,渣打馬期末考39天。

由於右腳腓腸肌發炎疼痛,故本週模式,以徹底休息為止,另加一些復健:
周一;休息
週二;休息                    (右腳疼痛明顯)
週三;走動復健             (右腳疼痛更劇 ,游泳約1000M)             
週四;核心運動,重量  (學校重訓室,約20分鐘,腳步復原中,走路OK,跑步才會痛)     
週五;視情況小跑           (忙而無運動,小腿肌肉麻癢,應是拉傷復原跡象)
週六;高雄開會,騎自行車  (騎車約8K,小跑步約1K)
週日;中午校長喜宴,晚上阿拖跑步10K。  (天氣涼爽不冷,六點初跑出去,七點二十回,約11.5K,單槓20)

週三
右腳的疼痛來自久未動,發現如果坐著辦公,一陣子之後站起來,便如同殘廢一般,右腳一拐一拐,偏偏最近要交期末報告,需要一直打字絞痛就更劇烈了,週三非常明顯。
此時輕度運動反而應該能夠復健,所謂的動態恢復吧。
今日赴碧湖國小研習,五點接小孩回學校游泳,今天雖冷,但沒下雨,還感覺頗適合游泳的。不過時間不夠,游了半小時多上岸。大約接近1K的泳量吧。

週四下午六點鐘,工作告一段落,事實上有一點煩,腳還是有點痛,不過上半身OK,就到重量室拉一拉)

週五天氣很好,趁著巡堂工作,到校園走一走,算是動態恢復,晚上覺得腳很癢,是傷口復原的跡象。

週六,果然昨天的麻癢的確是傷口癒合跡象,今天腳完全不痛了,一大早赴高雄開會,9"05高鐵到達左營,花16分鐘騎車到龍華國中,再跑個500公尺左右到開會地點。2:00回程反之亦然。騎車也算是一種訓練

週日,早上光華商場購物,中午校長兒子喜宴,拖到三點回家,午睡一下後,覺得身體很不舒服,應該是該運動了。於是六點多跑出去,馬場町來回,回程還到8.5K處拉單槓20下。
吃喜酒時,會長邀請我元旦到宜蘭跑步,確定前往。

下週最今年最後一週,訓練上將是暖身週,以每日10-15K的跑量為準,目標是至少跑70K,年度總跑量要超過去年。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1061217台北馬3:28'37'' 完成。順利達標。歷年第八傑



這場比賽的賽前週,沒有太多練習。主要是七天前剛完成曾文水庫全馬賽,仍處於肌肉復原中。只有兩天各輕鬆跑5k左右。
有多做的是,在賽前兩天起減少蛋白質和纖維素攝取,吃大量醣類,進行所謂的肝醣超補法。有沒有效也不確定,這次的確是在33k才覺得疲憊。全場大致上不需要用到意志力,抽筋的問題倒是在41k後上坡十分嚴重。

前一天下午就幾乎睡翻,睡了3小時,晚上十一點入睡。早上四點55分起床,非常好的內建生物時鐘,床頭的鬧鐘是訂在5點整。還是有點想睡,喝了咖啡就好多了,吃了兩個饅頭(非以前慣用的大飯糰)。5點35分出發。

10多分鐘就到達每年例行停放的的銀行旁機車停車位,先至全馬置物區,換裝後準備上陣,此時氣溫是12度,冷風一吹,感覺好冷。置物完就和老婆分開,半馬七點才開跑,我隨即到全馬b區,此時距開跑約還有15分鐘,這次的分區管制做得比較徹底,沒有出口被堵塞的狀況,或許是實施兩年後,大夥兒已能適應這種作法,不會勉強擠到高階區域。

人很多場子很熱鬧,開跑前請富邦啦啦隊跳舞時的音樂,著實讓人有比賽準備上場的氣氛。

6:30準時出發,由於排在B區,20秒左右我就通過出發線。一路上被帶著跑,速度不算慢,不是平常跑馬的初速度,但因為不會喘,還在我範圍內,就讓自己順著跑,通過1K,一看4分20秒,實在太快了,當機立斷,立刻降速,不過速度還是不慢,大約4分40秒的速度。約5K,突然左腳腓腸肌痛了起來,十分不妙,先前有一次練跑時,也有同樣狀況,結果越跑越痛,最後嚴重受傷,一陣子不能跑步。現在疼痛的感覺很像那次,當下心中念頭叢生,是不是要第一次棄賽呢?這場可是大比賽,1500大洋,且待會建中同學會,要是有人問起會很難看。不能輕易棄賽阿。
當下就先停下來拉拉腳再上,從5K到10K停下了2-3次,後來疼痛感慢慢減輕,發現只要速度減慢,就不會太痛,如果痛起來,就調一下姿勢,讓右腳承擔較多力量。中山北路這段,感覺就好很多了,一度忘記了疼痛的存在。
10K以46分40秒完成,均速是每K4分40秒,比原先賽前規劃的配速快得多。

下了中山橋,跑去上廁所,出來後一跑。腳又痛起來了,再停下來拉一拉。

20K以1小時36分6秒完成,每K4分48秒83,中間有個上坡。



22.5K補給站喝水時,覺得有些疲憊,此時後面來了配速大軍,好大一個配速團隊,我其實不喜歡跟著配速團跑,喜歡照著自己的節奏,不過這次他們的速度跟我差不多,我跑一陣,發現無法超越它們,也不至於落後,只好和這一團一起跑,其實我也不知他們的預計到達時間。

結果發現這次跟著配速團跑,很有效果,跟著他們一路上輾過不少跑友,維持我能負擔的最高速度,不至於鬆懈下來,不過也有危險,因為人太多太擠,我被後方一位跑友踩到腳,差點摔倒,幸好核心還夠力,沒跌倒。上成功橋後,因為人行道和路面有段差,我正前方跑友因為被擠到邊邊,腳踩到邊緣,就這樣直接摔趴在馬路上,因為大家正快速前進,我看他也立即爬起來,大家就繼續前進,沒有停下來幫,只是若獨跑,人少路寬因為會省去這個風險。
30K以2小時24分31秒完成,平均每K4分49秒。若能以這個速度衝到終點,會是3小時23分,有機會波馬。不過...

快到大直橋時,我停下來喝瓶雞精,沒想到喝完後,逐漸脫了隊,不過還好,還在後方10公尺追趕,此時也才知道,這是325配速團,算是45歲波馬門檻團。過大直橋後,我已跟不上這一跑團,只能降速以自己速度跑,大約每K5分10多秒,此時大約是35K。


37K又被另一小型配速團輾過,配速者一路鼓勵,要大家用步頻換步幅,維持 一定速度,很感謝他,我有試著加快步頻,只不過心跳加速,我只好眼睜睜看他們車又開走。

40K 3小時16分4秒。平均每K4分54秒。不過就30-40K這段而言,跑了51分33秒。均速是5分9秒。

最後上麥帥一橋時,這個大上坡,我倒是完全用跑的,去年我記得這一段還是用走的,今天的狀況的喘度不大,但肌力似乎不足,這情況在最後的1K表現出來。上了基隆路地下道上坡段,眼看著終點就在前面,大家都心情興奮的加速,我右腳卻大抽筋起來,只好停下來拉一下,跑起來沒好轉,再停下來拉一下,最後就一拐拐地跑完最後的幾百公尺,




也因此最後的2.195K,跑了12分49秒。均速1K到達5分50秒。如果最後沒有抽筋現象,我這次有機會在326內完成。


不過整體而言,這次跑得算不錯,大約也是天氣作美,賽前一月跑量到198K、賽前一周跑全馬,前兩天飲食有注意。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1061214到花博爭豔館領台北馬物資

為了幫已退休的同事拿物資,今天一定要去花博爭豔館,不能等週六,否則不好交貨。
第一天人不多,排隊10分鐘左右就拿到物資。

時間還很多,就逛逛博覽會,早年根本沒有博覽會,前兩年仿日本開始出現,不過這次沒像去年有aidas承包,販賣該品牌衣物。

也有外國人來跑

今年贈送物品一覽表

集章可送贈品,今日人少,很順利地換到紀念品。

有目標時間照相區,可任選時間,就選了本次達不到,但一直是我夢想要跑到的317。已經想了好幾年了。

這些照片都是打卡送東西拍的。這次的攤位主要是補給品和配件為主,沒有衣服鞋子。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波馬資格賽練習第四周,本周台北馬期中考。

很多人都把台北馬當作是期末考,的確當天是全國最大馬拉松賽事,參賽者將達近五千人,前兩年我的成績分別是324和327,不算差,但我的PB是出現在1月的渣打馬。
週日天氣會很好跑,不過依這次在曾文水庫馬的表現,我應該是做不到波馬資格,不過5分配速的330或許有機會。就當作是這次的目標

本週練習模式,不求量,以休息為止,另加一些速度練習
周一;游泳復健                        (1K,順利完成)
週二;走動復健,小跑3K        (下雨沒跑,走到後山,上半身肌力鍛鍊)
週三;核心運動,重量             (傍晚小噢,河堤跑5K+單槓20)
週四;5分速跑6K,衝刺三趟,核心運動 (領跑步用品)
週五;徹底休息
週六;散步
週日;台北馬期中考,目標330內。

這次跑完曾文馬,周一整個疲累,旁人都看得出來。周二早上六點就自動起床,透漏著身體復原的跡象。不過精神雖恢復,身體有些疲勞和痠痛,晚上加班巡查校園時,在小雨中漫步校園,也算是恢復。回辦公室做一些啞鈴,晚上回家50下伏地挺身,感覺出來,的確身體未復原。

週三
天氣不錯,身體也漸漸恢復,不過早上上課+亮點審查,下午去大直高中開會。五點多回到家,覺得真的要去跑一下,因為身體有些癢癢的,應該也是肌肉、肌腱撕裂傷的癒合。五點35分從河堤出發,此時飄著小雨,速度很慢,一直被其他練跑者刷過,大約跑5K多一點,再拉個20個單槓,結束訓練。雖然跑5K而已,晚上睡覺時,覺得腳會酸,週四大概無法跑速度練習。

20171210曾文水庫馬拉松,3:48:17完賽,全體 67名 /605,分組25名217。


這場比賽沒有達到既定的目標,不過我還算滿意,畢竟這是一個山路馬,而我能跑進350以內,算是比之前有明顯進步,尤其是在耐力方面。
前一天(周六)帶學生至宜蘭武荖坑定向越野和採集水生生物,雖然沒有運動,但走了不少路,算是有賽前輕鬆活動。回到家已經五點多,晚餐吃素,紀念過世三年的媽媽。每年此日都會有此儀式。

凌晨十二點起床,東西已經準備好,再收拾一下,12點40分出發,5分鐘就到台大門口候車,已經有一些人在排隊。車卻遲遲未來,拖到一點半才來,足足被罰站了45分鐘。還說一點開車逾時不候。
車上睡睡醒醒,五點鐘夢到吃東西,就起床了,應該是血糖近不足的跡象,吃了早餐,換了裝,還沒到,兩輛車的司機一直聯絡,後來才知司機走錯路,多繞了一圈,還跑到小路去。多走了一個多小時。六點半才到達會場。車上已經換好裝,現在就是寄物和上廁所,也順利完成。6點55分才到出發點。排在人群後,不過人不多,20多秒後,就到達出發點。

雖然是南部且七點才起跑,但由於在山上,且冷氣團來臨,故涼爽而好跑。事前看過路線,知道前1/4主要為上坡,不過圖示似乎與想像的不同,感覺很多平路,折返點57分41秒。第二分段才感覺到圖示正確,跑起來大部分下坡。好像是我角度小一點的上坡,看起來會像平路,不過回程時就會看得出是下坡,第二段很多是用衝的,所以僅花51分25秒。
本來擔心第三段,重複第一段的上坡,因為體力不濟,會跑很久。不過自豪的是,這一段(21-31.5k)並未感受疲累。主因應該是週三有去練貓空,週四有練跑樓梯,有上坡的體能。另外,配速有做到控制在5分20秒以內,在第一趟時能戒急用忍,上坡雖然會超過一些,下坡會挽回。

第一趟折返時排名130名多,第二趟時,因為後半段與其他距離賽事混到,無法算出超越多少人,前兩趟在1小時49分完成(均速5分14秒),當時就想如果第三趟能夠在2小時50分完成,那麼最後一趟的下坡應可以在3小時45分的達標成績完成。
所以第三趟在2小時48分完成時,心中想今天達標就有機會了。只可惜,最後還是疲累了,在31k隱隱約約有餓感,雖然嘴巴含糖果,但這種深沈的飢餓,還是真正的影響了我的步伐,雖然是下坡,但放開腳的幅度應該減少,最後的6k也感受到疲累。最後4k則用了意志力。大概最後兩k,可以確定無法345內,但還是希望346內,只可惜被最後的大上坡打垮,最後僅能以348完賽,雖然成績不如目標,但還是有認真跑,且35k以後才疲累,跟之前狀況好時很類似,所以心中還算是滿足的。

這次有帶著水杯跑,在天氣陰涼下,其實要喝水的機會不多,不過手中有一杯水,在真正渴時(上坡路段)和需要慰勞時喝一下,感覺很好,過水站時也常不需要停留,這次我莫名其妙超越了40多名,除了的確有在上坡路段過一些跑友外,應該就是在水站處,因為沒停留,而超過一些補給中跑友,一旦超越就不再被超了,畢竟跑前一月跑量有達到160K。

另外,這個月開始進行的重量,也讓我的核心更加穩定,這使得跑姿不會走掉,跑得較有效率。

回到終點,慢慢地拿東西、擦身體、換衣服,還吃了一碗虱目魚丸湯、兩顆芭樂、三顆柳丁,都非常好吃。薑湯一杯就還好。
11點40分走去接駁車,上車後卻等到1240才開車,等到還睡著一下。本來以為可以睡很久,不過還是共只睡了兩個小時,無聊的等車回到台北,已經是近六點了。
來回共11個小時車程,比出國比馬拉松的交通還久。要不是這場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而且活動辦得還真不錯,不然怎麼可以來參加呢。雖然還不錯,不過以後應該不會再來,除非有安排來此住一天,順道來玩。



全身包得暖和,準備睡覺

六點,在水庫邊,司機開錯路。

準備上場,和下圖的比賽完照片一比對,便知馬拉松是很耗元氣的比賽。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波馬資格賽第三周練習(3/10)

本周
周一:游泳                                                            (200+2K)
週二:輕鬆跑,早上健檢,下午萬美街3趟。      (重量)
週三:貓空上坡跑。                                            (完成,爬高290M,總長24.8K)
週四:跑山坡15-20趟,重量。                            (下雨天,改成跑樓梯,八層樓8趟,早上重量)
週五:輕鬆跑6K。
週六:武荖坑定向越野,輕鬆跑。夜間接駁車下台南
週日:曾文水庫馬拉松賽(預定速度3小時45分,配速每K5分19秒)


波馬資格需要跑進320,才能十足確定。也會是破PB,以現在的狀況,恐怕兩周後的台北馬沒有辦法完成,可能要在1月的渣打馬才有實力完成。算算還有八周,所以等於從意識到開始要練習到比賽驗收是有十周的練習期。加油,後年的波馬應該是退休前唯一一次機會了,因為可能還在行政職上,之後就要離開行政職,只有寒暑假了。

周一:
游泳,下水前有點涼意,不過因為忙了一天,一定要游泳鬆一下。順利完成200M+2K。

週二:
其實十點去健檢即可,不過因為從昨晚十二點起即斷食斷水,所以無法運動,怕血糖和體份水分過低會傷身體。
先回辦公室忙,八點半報到,約十點半即結束,發現有膽囊息肉,據說只有0.4公分,尚屬安全,超過一公分即有癌症風險。明年再去複檢。
今天因為忙碌之故,原定的萬美街就沒法子跑,用20分鐘時間做了重量訓練。

週三
下午請假來跑步,2點10分從家裡跑出去,往木柵方向,今天要跑一趟貓空,練練上坡,因應周日的曾文水庫賽事。
家裡跑至恆光橋40分鐘,28分30秒一路跑上坡至最高點(明德宮,標高290M)回頭,花21分52秒下到恆光橋後,覺得體力還有,時間也夠,就右轉上政大,再試一次上坡,至政大體育場回到河堤,再原路回家。總長約24.8K,跑了2小時21分多。均速是5分41秒。還是很慢,不過這次上坡全程用跑的,下坡則因為天雨路滑,不敢衝刺,也影響了速度。這陣子練習的感覺都是速度上無法加快,也是因為很久沒有練速度的原因吧。希望這次曾文馬還是能順利達標。(路線最陡一段在2公里上升100公尺,比貓空容易)

週四
早上六點半就送姐姐去學校游泳,雖後去學校上班,本來功課表是要跑山坡,但因綿綿細雨加上九底就有日本人來訪,我就先念點英文,再去做了20分鐘重訓。
隨後就忙了一天。
下午五點,還在下雨,加上天色已黑,怕走樓梯下山時滑倒,所以今日的功課改成跑樓梯,從行政大樓地下室跑到科學樓四樓,8層樓高度,每次爬升約25公尺。跑起來還算輕鬆,心跳沒有很急速。
因為再行政大樓三樓跨天橋至科學樓,和科學樓四樓處,有平地可舒緩。
目前右臀肌頗痠痛,目前視情況覺得練習的強度。

週五
因為工作忙。加上肌肉痠痛。徹底休養一天

週六
帶學生去武荖坑,雖然沒有跑步,但因為活動所需,走了不少路,算是比賽前的輕鬆活動。

週日
以3小時48分17秒完賽,雖然未達標,但的確已盡力,而且比一月前又進步了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