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0325-31的運動內容

一下子又是三個月過去了
一年已過1/4,隨著年齡增長,日子似乎過得特別快,為什麼呢?原因起碼以下三點
1、記憶力降低,因此原本24小時的經驗內容,若只記得6小時,日子就快了四倍。
2、承上題,只記得6小時經驗內容,不完全是記憶力,也是工作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無啥記憶點
3、相對於過往數十年人生逐漸累積,離現在點最近的幾個月,佔比例越來越低,也就感到人生越來越快。

0327原本打算參加山貓團,不過下午下起大雨,連帶參加動力也下降,昨日蝶腳練習,似乎傷到腰椎,坐骨神經疼痛,就休息跳過一次。
0328(六)赴高雄開會,因為疫情關係,現在高鐵很空,以往0731的最快速車,常訂不到位,現在全車坐不滿三成,旁邊都是空位,
北部下雨,不過高雄倒是雨後轉陰,因此今天的運動為
單車來回約8K,步行來回開會點約3K。
高雄下午熱得要命,回台北後感覺陰涼舒服。
晚上TABATA。
0329(日)小跑11K,假日河堤人超多,應該也是因為疫情,大家盡量採戶外活動。
大約是昨日飲酒,今日狀況極差,均速只有533。
0330(一)
原本興緻勃勃想參加山貓團的間歇訓練

一方面感覺右膝關節疼痛,可能無法適應團訓速度
一方面工作太忙,加班到六點半,接妹又搞到七點多回家,有些來不及
不勉強,畢竟現在已過五旬身體不比以往,真的是破銅老鐵人了,有時要審視身體狀況,畢竟我主要還是跑健康,不是拚名次。
改成墊上運動。
0331(二)
昨晚不知為何,睡不太著,會不會體能沒消耗掉。
總之,早上起床,身體懶懶的,就請假個半天休養一下。
或許待會十點去跑個一小時。
(後記)
早知道不要請假,公文透過LINE一直來,不過十點還是跑出去
路線和兩天前一模一樣
但速度上就明顯有提升
最後均速505完成11.15K。雖然比一個月前差得多,不過至少比前天進步。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1090322-23連騎兩天車,1090324跑步12K,加入山貓跑團

0322(日)
由於昨天捐血了五百,根據以往捐血後運動的容易受傷經驗,和護士小姐的告誡,周日就不做劇烈運動,改成騎車,根據手錶,心跳率都維持在120以下,但也會流點汗,算有極輕鬆的有氧運動,心跳區間位在1。
週日,河堤運動的人很多,天氣涼陰,很好的運動天氣。
大約騎了一個多小時,因為是小折,速度不快,均速約在16-19K。

0323(一)
因為昨天騎車頗舒適,今天再來一場,總計17K。剛好一小時,因為要接妹,所以無法多騎,狀況和昨天差不多,不過屁股微痛,實在太久沒騎了,難以想像之前曾經連騎180K後,再跑42K。

0324(二)
連續休了四天後,今天是該開出去了。
今日路線是往北,預計一小時
剛剛好半小時。由景美溪9.5K/0K旁行人閘道跑到華中橋迴轉,大約6K
回程時照往例,這個方向下午時會逆風
跑得稍慢些,加上周六的捐血應該還是有影響
速度比往常慢得多,
最後以均速506,共61分12秒跑完12K整。

中午修車時和跑友修車店高老闆聊了之後,決定加入山貓團,以彌補近日疫情取消比賽,而降低的跑步動力。
跑了十多年,除了和學校同事一起跑之外,沒有加入過任何跑團,主要是喜歡自由隨意跑,不喜歡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是工作忙,沒法參加跑團的正式訓練。
不過聽說山貓跑團很自由,也不用繳入會費之類,就完全是跑友同好聚在一起跑,那就決定本周五天氣好,捐血後體能也恢復了,就去參參看。

0325(三)
啞鈴室內運動+伏地挺身

0326(四)
游泳,依序為
蛙式400M暖身
打水500M:捷腳200+蝶腰200+仰腳100
捷式:700+1400
衝刺 50M
緩和 50M

合計3100M

預計明天參加山貓團的團練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1090321捐血,收到萬金石物資

0320(五)
疫情中最大安慰,沒跑步還收到大毛巾、袖套、跑衣等完跑禮
但我說真的,寧願跑完後取得

無緣的2020-萬金石0764


0321(六)
年輕時,幾乎保持定時捐血救人的習慣,每2-3個月便到捐血車報到。
自從開始跑步比賽後,為了訓練和成績,捐血機會減少很多,不過有時間空檔還是會捐。
但前年九月的大病,就真正中斷我的捐血活動了,一方面一年內沒有捐血資格,一方面自覺身體沒恢復到完全健康狀態,以及也開始參加馬拉松賽。

剛好最近疫情,所有路跑停跑,同時捐血人變少,出現血荒,各地加辦捐血活動。

就趁著回內湖,剛好美麗華辦捐血活動,送兩張電影票、防疫酒精、跑步腰包、一袋米。
捐了500CC(因為護士小姐很忙,晚了些幫我處理,我的血袋明顯比他人的澎,恐怕有600-700CC,多送些血做善事)


捐血前有點口渴,連喝了兩罐果汁,捐血過程順利,我很快捐血,速度上和旁邊同時上場捐250CC的差不多,血液循環還不錯。
捐血也直接下車,沒有不適感,反而有點舒暢感,原本用來跑全馬,儲備過多的血能,捐出去也好,不然擋到我的新陳代謝了。

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1090317-20:前一週回顧與本週目標

前一週,幾乎處在荒廢狀態
只有跑步一次
0312跑14k
碧潭來回(景美溪0k處至碧潭渡船頭),這樣是14k。均速45,69分22秒完成。

其餘大致只有進行HIIT,或甚至只有伏地挺身

0314(六)到高雄開會,發現高雄的藥房口罩都有剩,早知道帶健保卡來買一些回去炫耀。
到達時由於下大雨,沒辦法騎車。下午三點回去時,雨倒是停了,因此運動量是騎車5K加小跑步1K左右。

0315(日)原定要來一個自主馬,取代萬金石,但陽光太大,最後在陽台曬太陽看書,度過優閒一天。

0316(一)TABATA

0317(二)不能再不跑了。八點多跑出去,計畫跑1小時左右,就擇定陽光橋-永福橋路線,沒有打算跑快,就以輕鬆喘氣來跑,最後以均速458,54分46秒跑完11K。
拉個18下伏地挺身
晚上跑步最大好處是不會變工作(或邊看電視)邊找零食吃。
果然0318早上,體重明顯減少些。

0318(三)
本來打算到師大練一下久沒練的速度
慢跑過去後,發現後門鐵門鎖起來,要到前門量體溫進入。
疫情期間,校園也要封了
加上肚子有一點點不舒服,就打消跑意,回家練TABATA
今晚練45分鐘款,果然超過體能負荷,好幾個動作做不出來,
以後都要練這支,之前的30分鐘款,對我而言,已經不是HIIT了
最近疫情股票大跌,運動可以讓心情度過低潮期,其實明知之後一定會漲,但難免心情有些黯淡,擔心自己的退休計劃得延後了。

0320(五)
早上把業務完成,下午請休假至河堤跑步
今日要跑長一點,練個LSD
預計跑兩個小時,路線就設定一陣子沒跑的路線
今天經過實測
福和橋北市端--至木柵的新光路二段,過橋到動物園--經政大後--由一壽橋回到景美溪右岸---再回到福和橋。
這樣全程是22K
差不多是半程馬拉松。
一開始跑的速度還可以,但到七K左右,覺得髂筋束快要痛起來,趕緊停下腳步拉筋伸展,有可能是跑前未伸展之故。
再跑起來後,就順了,大致以515左右速度跑,直到18K之後,因為許多沒跑到這麼遠,最後幾K果然又體驗的力竭感,這種感覺出現,才算是有鍛鍊到。

剛剛好兩小時,完成22K,很累,得在沙發上休息。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0310游泳合計約3200M

0309(一)徹底休息
0310(二)
今早起床還是處在腰痠與心臟虛空的情況
腰酸可能是床墊傾斜問題,把床墊轉向90度看看或可解決。

心臟虛空的狀況,則是在上班途中再仔細想想,會不會是呼吸肌肉的問題
同樣的,先前練過的部位,長久不使用,退化可能造成筋縮不適
果然,邊騎車,邊進行深呼吸,讓肋間肌、橫膈肌收縮力量大些、肌肉拉緊些之後,真的感覺比較舒適了。

已經好一陣子沒游泳,加上跑步部分沒練間歇,只有有氧跑,呼吸肌收縮強度和緊度不足,可能真的是這一陣子心臟虛空感主因。
早上趁空做一點啞鈴,
下午請兩小時假去游泳
300M蛙+2600M捷式。其實有體力繼續游,但姿勢明顯歪掉,不如停下。
做一點水中伸展讓腰部舒適些,也練一點水底蝶腰,讓核心動一下也透過憋氣練一下呼吸肌。
果然,現在夜間九點半的我,感覺真的有比較舒適。
明年卸下行政後,就有比較多時間動一動,至少讓身體處在舒適狀態。
明顯的,隨著距離增加,速度越來越慢,等距離划水的次數也增加。今天均速215,可以說是近幾次最差一次了。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1090305-08。碧潭渡船頭-萬隆水門(過碧潭橋與永福橋)17.2K,

0306(五)
辦公室啞鈴深蹲

0306(六)
今天倒是念了不少書
晚餐前小跑一下,由家裡到新店的餐廳,大概只有2K
0307(日)
太久沒高強度運動,今天整天不舒服,心臟處在輸出功大,但身體需求不足的空運轉狀態
先前分析過,應該是細胞又要開始分解粒線體等胞器了
趕緊在下午四點跑出去,河堤人超多,因此今天路線設定到碧潭
倒完垃圾,先做個20+10(反、正手)單槓
今天因為心臟太安逸而不適,不想跑太快,起初的9K都跑到5分速外,也就是過碧潭橋前,過碧潭之後,一方面身體漸漸舒服起來,一方面行人、自行車也較少,速度有拉起來,跑進4分字頭。最後以均速520跑17.21K,費時91分48秒。

跑完有舒服一點,但不夠累也未達暢快感,我想或許是今日原本是國道馬,我身體已準備去跑國道馬的42K。區區520速度的17K,不足以發洩。

期待月底的ㄚ拖馬不要停賽。

2020年3月4日 星期三

1090302-04

0302(一)
開學了,工作就真的忙起來了,晚餐後會想睡覺,而睡覺時間也自動地往前調,不像之前工作輕鬆時,可以熬夜到一點。
因為連續跑兩天,今天休息。本來是有打算游泳,但一則忙碌,一則懶散,此念打消。

0303(二)
在學校有稍微做一點啞鈴。
晚上八點四十分,開始進行TABATA,一身汗,心跳也有達到170以上,主要是因為有許多跳躍動作。

0304(三)
休息兩天後,開始想跑步了
五點出頭,在河堤跑起來,
時間不多,只打算跑一小時,就擇定陽光橋-永福橋路線。
今天因東北季風轉冷,穿著長袖帶著帽,前三K跑出五分多,之後就可以維持在5分內。
最後以均速455跑11K,耗時54分06秒。
光繞這一圈,其實不到11K,大約只有10.5K,還要再多跑一小段。
RQ計算目前總體跑力只有44,印象中,前幾年練得很勤時,用另一套網路計量,算出是52,現在還沒有回到巔峰時。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2020,2/28-03/01的運動。這幾年解鎖成果再整理,碧潭橋、永福橋來回是16K

三月份前兩場比賽都被取消後,原定的訓練計劃就打折了

2/28(五)放假
下午到阿嬤家,陪阿嬤爬山,我和妹再加爬到金面山,內湖的後山來過很多次,之前都往大崙背山的方向,往左的金面山久仰大名,但都沒爬過。
走到大石堆處,也搞不清楚是金面山還是小金面山,有非常多人在此駐留拍照,完全沒感受疫情的影響。
據說可以繼續往前走,有另一條下山路,但人多不好過去,就往回。
回程還挑戰了一條遊人較少行走,通常是登山隊在走的路徑,因為路徑少人走,許多被野草掩蓋,幸好GOOGLE MAP很強大,可以讓自己確定行走的位置。
最終約走了兩個多小時,八公里,算是有流汗到。
金面山(還是小金面山頂)?

後頭的標示是剪刀山

最後走的小山徑出口處,不明顯,所以少有人走。

0229(六)
好像FB朋友中真的有人今天生日,每四年慶祝一次。
今天就真的要跑一下了,不然覺得身體很不舒服,應該是身體的能量代謝系統,已經調整到適合跑全馬的配置,例如細胞內粒線體量,若不利用之,細胞會將之處理掉,以免資源浪費,這可能就是常運動的人一天沒有足夠運動量就不舒服的原因之一。
我大膽假設,身體能量代謝系統配置改變,例如強化過程(賽前高強度練習),和衰減過程(幾天躺著不動)都會使得身體不適應而不舒服
因此,整天一直感到心臟虛虛的,有之前一月份的感覺。所以下午三點多就跑出去了,河堤人超多,跑出去沒多久就下雨,雨還不小,躲到福和橋下避一下,沒幾分鐘雨就小了。
今天的路線是跑到華中橋過橋一圈,加上在中正橋時的拐彎路線(正在修建新橋吧),回到水門約14.77K,所以扣掉拐彎,這一圈大約是14K,只相當於景美、永福橋來回兩趟。
今天狀況不佳,最後以518均速,80分31秒,完成15.22K。
最後加20下單槓,跳電燈柱20下,結束訓練。


0301(日)
早上隨意打開電視,剛好電視居然轉播東京馬,其實是只有菁英能參加的東京馬,不過看起來規格還是很大,路邊加油的群眾也遍滿42K。最重要的是看到日本名將大破傑又打破日本紀錄,2小時5分多,而隨後2小時7分左右,已有大約十多位日本選手進場。
真的是太厲害了。台灣的全國紀錄和它們差太多了。
我不相信日本人有長跑基因,就演化來看,生活在日本島不需要演化出長跑基因。應該是文化影響,單單看到42K整路邊一堆人加油(我參加的2014大阪馬拉松https://bravomonami.blogspot.com/2014/10/2014_25.html,也差不多如此,只有最後遠離市區的一小段較少觀眾),就知道長跑運動在日本的地位。
還有天氣也比台灣適合跑步,加上日本人一板一眼個性,特別適合馬拉松訓練。

躺在沙發上,看他們以三分速陸續進站,內心也漸漸然起跑魂,不過下午再說吧。

剛收資料,看到2017玉山單攻紀錄,就再整理一下這幾年解鎖的成就
https://bravomonami.blogspot.com/2017/10/20171023-1024.html

2007:首次辦馬
2008:初馬(台北ING)
2009:鐵人三項(宜蘭梅花湖)
2010:首次101登高賽
2011:日月潭、料羅灣泳渡成功
2012:   首次超馬賽(花博會場)
2013:全馬首次跑進三小時半內(冬山馬)
2014:海外馬拉松(大阪)
2015:226鐵人
2016:帶學生從台北騎車到彰化
2017:玉山攻頂成功
2018:   富士山登頂(回台後生病)
2019:   病後復原
2020:   富士山單攻(預計)



10:33
下午睡到近三點,三點半開始跑,一開始有飄著小雨,後來就停了,時間點和昨天相似,不過雨小得多,且之後未出太陽。
陰天涼風,跑得還算舒暢,有鑑於昨天跑馬場町路線,人車眾多,今天改往碧潭方向,果然好跑很多。
起初兩公里跑出五分多,之後就能維持在五分內,除了上、下碧潭橋和永福橋這兩段。
最後以均速502,81分22秒,跑16.12K。
最後再加單槓21下結束訓練,因為膝蓋略有不適,今天暫停垂直跳電燈柱這項訓練。
所以。今天測試出碧潭橋、永福橋來回是16K。未來要練30K以上的LSD時,跑兩圈今天的路線就有32K,還可以回家補給或在水門藏一個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