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20180128渣打馬(第66馬),3:32:12完賽,歷年第14傑
渣打馬已經是每年必報的賽事之一,離家近,天氣好,幾次好成績都在此創下,目前的PB:322也在這裡。路線也很固定,不過先前曾經0530起跑,今天則是0600起跑。
這次賽前練習還算認真,只是開年的感冒,等於讓自己打掉重練,先前在台北馬累積的實力化為烏有。賽前兩周主要在累積里程,每次想到要練速度都懶懶的,一方面也是感冒沒有完全好,一方面意志也很弱。不過賽前一周倒是連練了三次乳酸門檻跑,這次成績很明顯基本上都是奠基於這些練習,賽前一月累積了199.7K,速度就是先前乳酸跑慢一點,耐力都夠,但速度要快也都快不起來,基本上就以5分配速跑完42K全程,最後幾百公尺還可以衝刺,沒有抽筋,但整路上速度都拉不起來,加上起跑站太後面,因此也趕不上任何的配速列車,這樣少掉團體動力,速度就更難超越了。
早上0435就被鬧鐘吵醒,已經休息兩天了,身體疲勞狀況應該回復,昨天甚至想要上籃(年輕時體力充沛,三不五時就想著上籃,模擬動作,年紀大了這念頭真的就不出現了)。
吃了一杯咖啡、肉鬆飯,時間很充裕的上了廁所,昨天進食很多,但都是澱粉和牛肉,有減少纖維食物,希望今天不要一直想上廁所。
雖然是六點起跑,但五點半前要寄物,有點晚的5點15才出發,到達台大醫院對面,機車位幾乎停滿,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停在這裡了。邊跑邊換裝,5點31分才到達寄物區,挑戰初馬的老婆寄物車和我不同,所以在寄物區就分散掉了。時間已經超過,已經不能放在原有寄物車,放在延時車。放的人很多,所以我還可以先換裝抹凡士林,一切弄好再寄物。
晚出發也不是沒好處,完全沒有想上廁所的感覺,就去排隊準備起跑,因為比較晚到,排位在後,開跑後一分多鐘才通過起跑線。
人很多,一開始速度出不來,10分40多秒跑2K,算是暖身,還OK,但2-4K卻也跑了10分20多秒,這就不妥了,照理此時,速度要起來。不過4K後就有起色,基本上都是4分50秒多1K,沒有事先預訂的4分50秒,但差不了太多,不過汗很多,一呼二吸的基本頻率,速度也快不了。
身體沒有之前台北馬的到處痛現象,跑得還算舒適,15K時感受到肚子有點餓,趕緊吃下1顆糖,25K和30K各吞服一包BCAA,32K把最後一顆糖吃下,這種補給搭配今天的配速,全程不感飢餓,也只另補了兩段香蕉,說起香蕉,這次比賽提供的香蕉熟度都不足,硬硬的不甜,倒是每一站都有喝水。
20K跑了1小時39分,21K差不多是在1小時44分,總之整段幾乎配速都在5分速,30K照例有些疲累,不過也仍能維持在5分10秒左右。不過大約半程後,就知道不可能跑到是先盤算的327,進入到330保衛戰。
流汗的狀況則在進河堤後,就解除,風有時很大,把熱氣吹跑,從17K至23K的往西路程,風一直很大,但相對的25K至33K的向東行程,則有順風助跑。
上橋的路段好像比台北馬多一些,但也還算平坦,最後的5K,一開始有壓力,不過後來越近終點,速度有增加,最後200M還能衝刺且不抽筋,也使得最後1K跑了4分多。
最後就以3小時32分12秒完成,雖然比台北馬差,但比去年的渣打馬進步,這也沒辦法,突然來個感冒攪局,不然這次再突破BQ真的有機會(2年前就突破過了)。
好處是,這場賽事累積了很高的經驗值,我了解到速度跑的重要性,這一月來完全沒練間歇不行的。一場賽事要跑好,以下四項必練:
1、間歇跑,以提升速度感
2、門檻跑,以有氧的最高速度來跑,例如這次賽前一周,連續三次的師大分部+萬芳速度跑,每圈控制在4分40秒(兩年前是跑4分30秒),且把距離拉長到超過21K以上。
3、耐力跑,跑超過28K以上的LSD。
4、山地跑,上坡練心肺,下坡練肌力。
賽前幾天,要有充分休息,前一天澱粉要加量,纖維要減量。
跑完領物換裝,就去搭接駁車了,雖然排很長,但很快就搭到,10點40分回到台大醫院,不到11點回到家。一回家就接到老婆來電,以4小時48分跑完初馬,成績還不賴,想當年我初馬也只是4小時15分。
下午一直在昏睡和進食,現在體能已差不多恢復,只是右臀肌酸痛起來(跑的時候沒感覺),右腳底長了大水泡,導致不良於行。
也決定要加報國道馬,看狀況和萬金馬搭配,兩次中至少一次要再BQ。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