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1030914梅花湖鐵人賽成績,連續第6年參賽,比賽越辦越好,贈品越來越差。應該會是最後一次來了。





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年參加梅花胡的比賽了,第一次參加三鐵,就在這個場地,當時還是35歲組,現在已經是45歲組了。
加上協會在冬山河、西湖度假村、石門水庫辦的三次比賽,我實際已經完成了9場標準三鐵。本來應該是十場的,不過去年八月微風運河那一場,賽前一天腰閃到不能比,同樣的在今年三月微風廣場的113公里競賽,雖然最後完成1公里游泳、90公里自行車、21公里賽跑,不過游泳失溫被拉上岸,少了一公里也不算完成。
所以次數尚不足以上檯面,以後還是會去比賽,不過應該會以其他場為主,例如台東活水湖、花蓮、以及到現在尚未挑戰成功的微風運河。

按照既有經驗,早上還是四點起床,事實上三點鐘就醒來一次,昏昏沉沉的四點準時起來準備,由於東西前晚都已弄好,只剩把冰庫的水拿出來,上個廁所,再帶著一大包行李,把自行車抬至一樓,回舊家開車。

約四點32分買好豆漿店早餐,正式出發,一路暢行無阻,5點31分就到會場,和去年一樣人到不多。上廁所都很方便,今年男廁改建至另一邊,因為女廁擴大。上完廁所剛好可以報到,和去年一樣,這一段忘了帶手機,沒拍到照。

在漫長等待中,想睡也睡不太著,吃完早餐,確定不再睡了後,就吞了大量維他命、維骨力等保養品。慢絲條理的整理裝備,此時下起大雨,一陣一陣,悶在車裡,流了不少汗。

東西分成三部分:
一個是要首先上場的游泳,蛙鏡+泳帽。
一個是留在轉換區的袋子,包括有冰凍礦泉水、擦腳毛巾、安全帽、跑步上衣、慢跑鞋和襪子。這次還用了隔壁車子的椅子。
一個是賽後換洗的衣物,放車子裡,不過把車鑰和拖鞋藏在車子下,比賽完,可以直接先去沖洗。

因為實在太有經驗,整個賽前賽後我都感覺流暢無比,尤其賽後還沒開方領車之前,我就可以回到車上拿出盥洗用品,先至晶片退費處,再到大會附設的個別盥洗室沖洗,雖是冷水,不過比起剛才髒兮兮的湖水,實在太享受,我帶了沐浴乳,乾淨衣物和塑膠袋,百密一疏的是沒帶到毛巾,只好濕答答穿上乾燥衣服。

洗完澡,又開放領車,領完車,回去收行李,此時正在抽獎,聽著最後沒唱到名的大會抽獎播告完畢,剛好可以開車離開。

一切都是一條鞭完成,十分順暢。

不過比賽就不是那回事。尤其是泳游,今年練得還不錯,在大安游得速度並不亞於去年,但居然又比去年慢了1分鐘,至從場地改為兩圈後,我已連兩年退步,前年36分,去年41分,今年42分,游泳排名在45分組排名居中(71/140)。
反而自行車這次頗有進步,這是因為賽前常去河堤練45公里,這次78分56秒(38/140)
慢跑還算是強項,即使最近腳痛,跑量大減,不過暑假持續有在跑,所以速度還可以,這次跑了41分25秒(12/140)。

最終總成績2小時43分14秒,在45歲組是排名29名(140人完成),回到40歲組,排名也在40名(209人完成),和往年差不多。

今年(上)成績,前兩年成績(下)



和前兩年記錄比較起來,可看出自由車和路跑成績都能進步,而游泳衰退甚多,這次的路跑感覺也是如此,全程都能跑步,最後還能加速。和2012年比較起來,其實路跑和車子都有進步,就是游泳退步甚多。

以往幾乎天天游泳,這兩年的確游得比較少,轉成路跑,成績也因此位移了。
 賽後(上)、賽前(下)對照
剛剛查了以往的訓練資料,大致了解了游泳退步情形,的確是練習不足所致,以往都是一週起碼練-至兩次,每一次練習量都是捷式兩千以上,這幾次都只練了1500到1600。而且每週練習量也不足一週一次。

所以體力退步和年齡不是主因,而是這兩年跑步量大增,在有限時間下也連帶影響游泳的練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