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1080822-26

0822連跑兩天後,今日休息,打算進行肌力訓練
結果可能熱身不足,居然又閃到腰
剛好週五颱風來襲,連休幾天,靠著之前五十肩醫師給的消炎藥和鬆弛劑來度過急性期
不過沒這麼快好,
連帶使得原本周日要參加的福和橋團練也作罷。

0825周日,晚上受不了幾天的不動,到社區旁游泳池游泳,人不多,游起來很過癮,以後記得晚餐時後來(不過應該等明年了,開學後學校游泳池便可開始使用)

好消息是五十肩的手傷,倒是逐漸復原,從游泳的感覺可知,再復健一兩周,應可逐步恢復上半身訓練了。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108.08.16-21

本週部分下雨,跑步只進行了三次。
現在都在在接近九點時跑步,一方面白天天熱,再來順便倒垃圾,夏天的垃圾不宜久放。一方面晚餐過後,每每出現老人症頭:想睡覺,往往要持續到十一點,導致這段時間工作完全沒有效率。一般都是癱在沙發上直到睡覺時間。
我覺得這是可以克服的,方法就是進行運動,果然本周三次的跑步,一開始都無力,但跑開之後,跑完精氣神都很好。如果以後要念書,先運動之後再來進行,應該是好策略。

8/16跑陽光橋路線,狀況不佳,就順順跑,均速523跑完11.14K。
8/19參加扶輪社辦理的交換學生活動研習,其實學了些東西。下午因為回去學校處理公事,運動和原預計的復健都取消。
18、19兩天只進行室內運動,也發覺自己髖關節應該有輕微受損,往後要自行復健拉開,網路上已有許多資料。
8/20晚上跑步,許久未跑的馬場町路線,今天一方面腿有昨日深蹲的痠痛現象,一方面也懶懶的,最後居然以均速545跑完11.66K
8/21晚上再度挑戰昨日同樣路線,換了換了較輕盈跑鞋,氣溫和昨天差不多,沒有昨天雨後地面的潮濕,跑步運動的人較多,我因此也跑得較快,跑到華中橋,均速513跑了12.28K,速度算不差。這條路線長度比陽光橋長,但跑起來較輕鬆,應該是因為起伏不大,還有跑步的人較多,感覺較不孤單所致。

2019年8月16日 星期五

1080807-0816回國後第2-3週

很快地從歐洲回來已兩三週,生活已回到往常。而每天的上班半日,讓我下午睡個午覺,晚上通常都有體力運動。
8/7(三)提前吃父親節大餐,滾吧,吃得好撐。但也覺得台灣物價比起歐洲實在太便宜。相當於50歐的價格,在德國只能和吃兩道主菜,點一杯啤酒、一杯飲料。
8/9(五),隔了兩天之後,再度進行陽光、永福兩橋的繞圈跑,果然在體能恢復情況下,同樣的鋪成,以57.04完成,比兩天前足足少將近3分半。
8/10(六)全家走到景美夜市晚餐。(今日決定並執行了人生重大之事,把原本會改變人生的非計畫事件解決,雖然有點惋惜,但衡量諸多影響,還是做了應該是理性基礎上的決定。
8/11(日)倒垃圾後再度挑戰陽光、永福橋,因為由垃圾場出發,路程少了將近500M,速度上倒是比兩天前慢一滴滴,均速519,比上次慢一秒。
晚上老婆因嚴重嘔吐,帶她去急診看一下,打了止吐劑就好多了,也解決了24HR無法進食喝水的困擾,這也使得凌晨一點多才回到家。
8/12(一)強化區間跑,晚上八點會有老人症頭出現,就是有點想睡覺,解決這件事最好方法,就是強迫自己出去運動。今天想試試手表的訓練功能,去年岱宇馬拉松集訓營,學習到了運動手錶協助訓練的功能,後來生病,11月買新手表後,身體未完全復原,也沒嘗試新手表的訓練模式,這次應該是第一次。
模式是:
15分鐘慢跑,重複20次的30秒速跑(5K跑速)+30秒緩和跑,15分鐘慢跑。
這個模式組合,比較不佳的是,慢跑熱身後沒有拉筋機會,就得上陣了,所以就把前面的15分鐘部分拿來拉筋。
好處是。時間很好掌握,全部訓練剛剛好50分鐘。
因為很久沒做速度訓練,30秒的快跑剛剛好,不過到後面趟次還是無法維持速度,而且會算錯趟數,幸好手錶幫忙記,這也是GARMIN手表的好處。

8/13(二)中午吃饗饗,吃到飽,這一餐吃到我之後24HR不會餓。
晚上為了消脂,帶妹妹去游泳,因為肩傷,不敢游太多,主要是打水為主。
8/14(三)
因為之後會很忙,所以今天傍晚帶全家礁溪玩一趟,順便幫妹進行畢旅之旅的規劃發現宜蘭最佳行程是下午去,晚上回,不會塞車,市區人少好逛。
體驗了六種魚咬腳、吃了一些當地食物,八點就回程了。
8/15(四)
晚上再次進行強化區間跑,狀況應該是有比上次好一些,更後面的趟次才齁不住。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1080730回國後的運動

0730中午才到台北,旅途的疲累難免,加上有一點時差,0731早上上班時頗想睡覺。
這兩天就徹底休息沒運動了
0801休息得差不多,但還不想跑步,也趁下午不用上班時,把車子整理了一下,晚上就決定騎自行車走走,一方面也是因為白天天氣太熱。九點左右出發,走的是往三峽路線,原預計騎到至少浮洲橋,不過體力尚未復原,車子的煞車也沒調好,最後只騎到鐵路天橋,來回只騎了36K左右。
回程還到單槓區拉了10下,不過肩膀越來越痛,所以0802(五)就去看復健科了。

0803 一大早五點就起床,睡不著,生物時鐘還沒順利調過來,決定穿阿拖跑一下,順便買煎包當早餐。
早上的天氣很涼爽,太陽還沒出來,河堤已經很多人在跑步,我只跑到公館,來回大約只有3-4K而已吧。

趁著七點送妹妹去橋牌比賽,順便再跑去做復健,不過診所八點才開門,一個小時的空檔,到便利商店喝了咖啡。之前在德國,街頭很多露天的啤酒、飲料座位,大白天就很多人(可能是遊客居多吧)坐著聊天。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也有,只不過飲料換成茶或是美錄。
我覺得在台灣,便利商店取而代之,大家可以坐著喝點飲料、便餐、吹吹冷氣。
正如我就在此喝咖啡等復健療程。

0804(日)
今日下午把車子整理得更好後,晚上騎起來就順多了,
騎到三峽端,花了1小時1分,回程到一半手表沒電,只記錄到35K,後面應該還有10K沒記錄到,前面的速度還不錯,在25K,後面速度明顯放慢,不過未記錄到。

0806(二)
今天終於確定要跑了,八點多起跑,身體很重,腿也邁不開,因為復健而逐漸活動角度變大的右肩,在跑步時會疼痛。
路線是陽光橋、永福橋,不到11K的行程,居然覺得腿略略酸了起來,也不過近一個月沒跑,在歐洲的美日兩萬步,好像效果不大。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即將邁入五十大壽的兩個改變

不管自己願不願意,我這個破銅老鐵人是越來越名符其實了。
近幾個月開始感覺有些包裝上的小字,逐漸看不清楚,應該就是耳熟能詳的老花眼了,前兩年早已經有了放大鏡,在做一些arduino裝配時派上用場。但看書時,不太可能一直使用放大鏡,一手翻書一手拿書,少一手拿放大鏡不方便。這也導致我看書困難,也減少了閱讀量。
這次到慕尼黑作為德國行最後的採購時,在dm裡瞎逛,看到有在賣老花眼鏡,居然戴起來頗舒適,而且商品包裝規格小字一目了然,彷彿回到幾年前,一副也只要歐元2.5,不到九十元台幣,從此進入配備老花眼的人生。

四月陪妹妹參加資優班親子營,玩泡泡足球,肩膀受到撞擊,當時不以為意,但始終未好的肩膀,在歐洲之行幾乎天天抬拿沉重被包後惡化。回台北後,趁著在妹去上英文班,順便就去對面的復健診所,也是這幾年來每逢運動傷害必去之地。
醫師三兩下就診斷我是五十肩(稱為50肩,對照年齡,實在太貼切)
開了一周的藥,以及照慣例的六次復健
先做熱波敷肩,接下來治療師指導如何復健,後來發現網路上都有相關復健影片資料
今天已完成第三次的治療,搭配平時的復健(拉開沾黏部分)
的確手臂的活動範圍變大,突然手臂橫移,也不像之前痛得動彈不得。

不過,其實也有另一件大事,發生在德國,反映出我身體其實還很年輕,這個之後再說了。有運動還是有差,老花眼、皺紋、白髮,當然沒辦法克服。不過肌肉量、運動能力還是可以透過運動減緩老化,甚至超越年輕。

1080713-0730日行兩萬步的歐洲之行